台灣路竹會
本日到訪人數:1327
累積到訪人數:14227508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義診足跡 > 義診報導
日期查詢: ~

    •  婆婆和小朋友騎車跌倒,所有醫護義工就全力緊急處理「急診」案件。

     

    首次義診結緣高屏義診 戰戰兢兢緊繃

     

    曾奐元 / 醫師

     
          有幸透過醫院同事的推薦,得知路竹會這個國際醫療救援人道組織,並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下,成功參與了第364次的高屏地區義診。
     
          因為我只是個剛當完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的小醫生,在出發前一直以為自己應該還是以跟診或幫忙藥局為主的工作內容。沒想到在第一天大隊集合時,拿到時程表及工作分配表後,才知道這次參與義診的醫師只有兩位,也就是我,及另位參加過比較多次,較資深的學長。
     
          雖然對於我要獨立負責一個診,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感覺,卻也只能硬著頭皮上戰場了。
     
          這3天總共舉辦7個義診,每一場義診大家無不滿懷熱情的服務小村落的人們,盡力提供他們平時相對缺少的醫療資源。身為小醫生的我,鎮守著小小的內科診區,3天7個診次下來,也看了不少民眾。從第一天,第一位病人來求診時的緊張,到最後一天時已能漸漸駕輕就熟。
     
     
    • 在看診時,醫護義工們總是互相討論、交換意見,而每個一病患都是用心在診治。
     
          在此要特別感謝學長劉醫師,提供了許多實用的經驗,及相關的知識給我,讓我在短短的三天內成長了不少。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路竹會,對整個團隊的流程和運作還不熟悉,所以花了不少心思在適應,以至於自己太過於緊繃,總是擔心自己分內的職責是否有疏失,忽略了不少自己身邊的小確幸。如果下次還能再次參加的話,希望我能變得更為沉著,並享受沿途的美好。
     
    •  再高、再遠的山上,我們都會落實「把健康送上山」的信念。

     

    簡單的快樂真心付出 義診經驗充滿歡笑

     

    魏容瑄 / 護理師

     
          話說,當初在臉書看到朋友發文路竹會義診行程表,突然眼睛為之一亮。這是我工作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的人生經驗,從來沒有參加過義診,平常上班上到團團轉,下班累到不想賺,如果護理師這份職業到最後只變成一份「工作」,不是很可惜?
     
          在一次同學的聚餐中,談論到路竹會義診,就問了她:「有沒有興趣我們一起去?」同樣是臨床工作幾年的人,有了一些社會歷練與人生體驗,對於這樣的想法似乎頗有共鳴。她回答:「我覺得人除了滿足基本生理、心理需求外,真的還是需要自我實現。」我同學果然是身心科的,連回答都這麼有哲理。
     
          於是我們兩個就開始看時間搶名額的計畫,彷彿搶演唱會門票、還是搶過年車票一樣刺激,很幸運的還真被我們搶到了名額。
     
     
    •  用心傾聽加上專業的知識與實務經驗的融合,我們帶著行動力,一同上山服務偏遠地區的同胞們。
     
          幾天的義診下來,跟著車隊到偏鄉服務,如果沒有因著這次義診,也許我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來到這些偏鄉。同樣生活在台灣,如果沒有走一趟,很難體會偏鄉居民生活的不便。在都市,可能同條街就會有兩間同性質診所,在偏鄉,可能四、五個里才有一間診所,得開車到都市,才有醫院。但我們都知道,只要是人,就有生病的時候,醫療資源的落差已經存在很久。
     
          我所得到最大的收穫,就是能夠繼續在職位上努力,認識來自四面八方志同道合的朋友,讓我的義診經驗充滿歡笑,期待我們有緣下次再相逢。
     
     

     

  • 阿嬤滿足的笑容 讓我久久無法回神

     

    林捷如 / 醫學生

     
          未曾參加過義診的我,行前不免有些緊張不安,那份擔憂在和大家集合見面後即煙消雲散,儘管一路舟車勞頓,志工團隊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充滿活力,精神大家抖擻的相互認識彼此,讓一開始的不安都拋諸腦後,頓時安心了不少。
     
          這三天兩夜的義診,我們拜訪了屏東三地門鄉賽嘉(Tjailjaking)部落、口社 (sagaran莎卡蘭部落)、德文(Tjukuvulj)部落、安坡(Djineljepan)部落、青山部落、青葉部落及高雄市六龜育幼院 。
     
          浩浩蕩蕩的車隊,有著牙醫師、醫師、護理師、醫檢師、藥師、工程師、理髮師、廚師,及各行各業投身幫忙的志工所組成的團隊。車上一箱箱的紙箱,滿是大家的愛心,裡頭裝著物資,民生用品、米、衣服、玩具、文具,應有盡有。
     
     
    • 看診後,仔細寫下病歷,將來再次看診時,可以做完整的追綜。
     
          義診的過程,我們提供的不僅是醫療行為和藥物,更多時候是反覆叮嚀解釋著疾病危險因子及預防保健的衛生觀念。在市區的醫院,失衡的醫病比和匆促的步調,讓醫師和病人及家屬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溝通和討論。在這裡,每個病人都能有充足的時間讓我們仔細的問診,討論過去病史、家族病史和生活習慣及危險因子,而能進一步讓我們能好好地傳遞衛教觀念。
     
          看診空檔,看著前來的阿公、阿嬤和小孩們看完診後,有些排隊檢查牙齒,有些邊理頭髮邊和理髮阿姨熱絡聊天,有個阿嬤看完病後,拎著一大紙袋正要回家,紙袋裡頭裝的滿是志工們精挑細選合適的衣服和日常用品,阿嬤笑得合不攏嘴,一直道謝說:「只是來看個病,結果拿這麼多東西回家,真不好意思。」
     
     
    • 義工正為民眾尋找最適合的物資,讓愛傳遞下去。
     
          阿嬤我們熱情揮著手,心滿意足要回家。看著她的笑顏,我久久無法回過神,熱淚盈眶,心頭暖呼呼的。
     
          團隊志工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領域,因為共同的目標和熱忱而相聚,一同盡力,真誠且貼心的幫助彼此。每個善念都像是顆種子,這些點滴回憶都將灌溉畝畝心田,願種子能深根成長茁壯。
     
  • 凝聚群體力量 幫助寶島土地人民

     

    林佳妮 / 護理師

     
          對一個平常上班就可以被榨乾所有力氣的護理師來說,休假還不能在家吃飽睡好,義診是需要一點的動力,這次啟發我參加義診的動力,是因為是自己旅遊時受到台灣人的協助感受到溫情,所以才報名參與義診,盡自己的小心意。不過,提醒想要報名的護理師,應事先計畫確認有休假才報名。
     
          從半夜集合,見到豪爽大方的車隊大姊,一路上分享,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是「我們去義診不是給予,是協助,這個要記住。」所以提醒參加的人,不要用施捨的心理面對路竹會服務的對象,這也是我自己認同的理念。
     
     
    • 醫護義工們,仔細的觀察伯伯手上皮膚的狀況,尋找最合適的藥物,來舒緩、解決他的不舒適。
     
          三天兩夜期間,跟一群理念相同的人一起吃睡,感受到一股凝聚力與群體的力量,大家一起幫助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義診期間,有過蚊子比人多的狀況,有過居民需要排隊看診狀況,五花八門的問題,不一定可以全部解決,但至少提供居民諮詢及選擇的機會。
     
          路竹會整合理髮師、牙醫師、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等,各行業的志工組成義診團體,事前組織並準備各樣藥品、食物。在此也感謝辛苦的主廚、團膳班志工,及車隊的大哥大姊志工。
     
          從此次義診的高屏地區返回台中,我與參加義診期間認識的朋友都有共同的感覺,似乎回到另一個世界,就像會長劉啟群醫師說的,偏鄉仍缺乏緊急醫療,我自己察覺,特殊兒童教育也需要協助,雖然自己無法改善現狀,但是只要每一人奉獻心力,相信有一天可以逐漸改善。
     
     
    • 孩子們認真的聽著義工姐姐說故事。都好專心啊!!
     
          謝謝路竹會,祝順利。
     
     
  • 村民的笑容中 感受真摯的互動

     

    簡郁如 / 護理師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路竹會義診,先前就一直有想當志工的願望,在網路上蒐尋到路竹會的相關資訊,再經歷幾番激烈的搶名額報名後,這次終於能報名上高雄屏東義診團。
     
          出發當天凌晨2時45分於台灣大學門口集合,同醫療車隊一路驅車南下高屏。這個時段,多數是一般人的睡眠時間,參加的志工又幾乎都各自有職業,前一天下班才過沒幾個小時就趕往參加義診,出發時,沒聽見有一個人抱怨,最辛苦的駕駛義工大哥也一路上講笑話給我們聽,鼓舞大家的精神。
     
     
    • 牙醫師與護理師正在為民眾洗牙中,同時和民眾說明目前的口腔狀況。
     
          我們在出發當天才拿到行程表,一天要跑三個站,每到一個醫療站,大夥就要幫忙搬物資和佈置環境,等待著村民來看病。我這次擔任牙科助理,牙科醫療車裝潢雖不像都市裡的診所精美,但應有盡有,牙醫師除了幫村民看牙,還會非常用心的衛教「刷牙一定要刷10分鐘」,就算看診人很多時,也會耐心一個個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我想,這就是用錢買不到的用心吧。
     
          義診過程,熱門的還有剪髮組和物資組,聽見有村民說「上次剪頭髮就是半年前你們來的時候」,看見村民們挑選著他們適合的衣物用品,臉上那滿足的表情,才更深刻體會到偏遠地區的資源需求,這也是為什麼路竹會要走入偏鄉的其中理由之一。
     
    • 四位剪髮師正火力全開的服務著每一個小朋友。
     
          一個義診站行程結束後,大夥要再整理好物資,一箱一箱搬回車上,離開每一站前整理好公共區域和廁所,不留下垃圾才離開,且無論天冷天熱,颳風下雨和一堆蚊子叮,老實說,這比平常上班還要辛苦多了,大夥流著汗,但每一個人都是笑瞇瞇的互相幫忙,沒有人嫌累,且心裡很滿足。
     
          好像被村民的笑容感染了,在自然的環境中,也顯露與人相處的那份真摯。,有人說,你去參加義診幫助別人好有愛心,但其實我感覺,自己才是被幫助的人,感謝路竹會給了我機會參與這麼有意義的事。
     
     
  • 青海義診眼科開刀房 感謝滿滿的愛

     

    邱美鈴 / 護理師

     
          當這是我第二次前往青海義診,主要是我還蠻喜歡藏人的純樸,紅黑的臉龐在看到你後,會深深看著你,然後對著你淺淺微笑說「札西德勒」。
     
          我答應去年的翻譯江羊群措還會再來,再者,我想試看看要到青海是否很困難,是否如同去年的艱辛;下不了機又轉不了機,坐了好久都無法下車的漫長拉車。
     
          當人生的第一次高原反應出現在文成公主廟前,我身體的不適,不禁懷疑我真的可以到達目的完成任務嗎。
     
          與上次的青海義診比較,這次有許多不同,以往的模式是搭帳棚在同一區域範圍內完成義診,當某一科別忙碌時,大家可以互相支援,互相加油打氣。
     
          這次在囊謙縣立醫院,科別分棟、分樓層,眼科門診在3樓,手術室在隔壁棟的4樓,供應中心在隔2棟的1樓,滅菌後器械及髒器械的傳送,不僅耗費人力,也耗費我們的氧氣,再加上網路時有時無,真是欲哭無淚。
     
          出發前,得知此次被分配在開刀房,雖然自己有刀房資歷,卻沒有眼科的經驗,還是有些惶恐。醫院手術室一共3間:2間手術室1間手術室兼恢復室;他們讓我們在沒有冷氣只有空氣清淨機的手術室兼恢復室執行手術。
     
    • 醫護人員們,帶著自己的專業與熱情,分工合作、不分彼此,為了最大的目標,一同努力著。
     
          從準備器械,耗材,整理房間及等待供應室消毒滅菌就耗費一天。有些基本的衛材是向手術室借用的,發現他們多記了,例如口腔棉棒;沖洗眼睛用生理食鹽水;外科手套;1cc空針等等。經過溝通後雙方達成共識,最後一天未用完的耗材也有銷帳。
     
          我和敏莉、佳珊從完全不認得眼科顯微器械,到完全跟得上刀,且對白內障手術過程也有初步概念,這樣的收穫是始料未及的。唯一的缺點是醫生輪流開刀,護理人員只有2位,完全沒得替換,朝9晚9非常辛苦且疲憊,我們還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最後要感謝每天替我們打午、晚餐便當,及多樣水果的夥伴們,裡面充滿著滿滿的愛。也讓我們4人在晚上8點多下刀後,齊聚一起享用並分享著手術中的點滴。
     
          記得有位病人在手術中太緊張,眼睛一直眨,林醫師請他唸經,因此病人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從未間斷很認真的唸經,也使得手術順利進行。
     
    • 在術後,正仔細檢查恢復的情況,不能錯過任何一點的狀況。
     
          最後要感謝囊謙醫院開刀房護士為我們翻譯,在我們耗材短缺時盡可能滿足我們,讓我們完成手術。
     

  • 新竹尖石繞山路義診 藥局衛教不馬虎

     

    陳曉琪 / 藥師 

     
            凌晨2時30分,拿著睡袋、揉著睡眼惺忪的臉走到台灣大學校門口,卻驚訝的發現車隊義工們已經到了,20輛車排列整齊,等候著大家。等全員到齊後,車隊依照編號順序前行,浩浩蕩蕩地往新竹出發,每一台車上都有無線電,讓車隊義工們能彼此提醒路況、防止落隊。
     
            在車上,我也認識了另一位藥師學姊,卻發現我們兩個都是第一次參加路竹會的義診,因此不免擔心藥局會不知如何運作。
     
     
    • 位於深山中的部落,我們堅持著「把健康送上山」的信念,永不止熄。
     
           早上約7時,不知繞了幾個山路,在即將嘔吐之際終於到了第一個義診點新竹縣尖石鄉新光部落,一開始先和學姊對照著藥物清單,清點三大箱藥箱裡的各項藥品,再將沒有的品項告知醫師。
     
            雖然我和學姊都待過醫院,但打開藥箱時發現,裡面的藥物各種藥廠、各種劑型的都有,不見得都是在醫院見過的,所以我們並不是都這麼熟悉每個藥物的長相。
     
            病人看診完、做完檢查後都一窩蜂地來藥局領藥,且又要秉持著在醫院所受的訓練,調劑藥師和核對藥師必須不同人,同時又有些開藥疑問需要和醫師討論,如小朋友不會吞藥丸要改水劑、劑量調整、複方藥導致重複用藥、藥物替代等等,因此,一開始藥局有點混亂,後來,邊和學姊討論邊修正我們的調劑、核對、給藥衛教方式,逐漸理出自己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才使得接下來的三個義診部落,藥局作業較為流暢。
     
     
    • 藥師們仔細的在整理藥品,一點都不馬虎。
     
            部落居民們在領完藥,聽完衛教後,一句句真摯的感謝,都讓我覺得這一趟義診行程十分值得和有成就感。
     
  • 感恩前輩無私分享 盼時時保有行醫初衷

     

    翁乙田 / 醫學生 

    • 全體志工合影為此次的義診留下永恆!!!
     
    -路竹會給我的驚豔與感動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路竹會偏鄉義診。幾年前就讀護理系時,當過偏鄉衛教的負責人之一,之後也當過偏鄉社會替代役,因此了解要組織一個團隊到偏遠完成超過一天的義診任務,有克服好多困難;包含人力、物力、軟硬體、服務的廣度和專業度及熱忱。其中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人力和熱忱的集結。
     
    路竹會在台灣經營國內外義診已行之有年,長期累積很多不同領域但志同道合的人們,不只是醫療領域,甚至還有義剪和物資。充滿熱忱的人們,一起集結並發揮助人的心,不畏風雨和勞苦一起深入部落服務,對於第一次參加的我,真的是非常感動。
     
    -優秀醫師的教導承傳經驗
    清晨2時45分,台灣大學校門口,排滿了十幾輛小客車還有幾輛大貨車。啊,原來是要大車隊一起上山啊,這是路竹會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這次很幸運可以跟著陳重光醫師學習。陳重光老師除了在醫學專業知識有非常深遠、深刻的學習,對偏鄉義診醫療傳承更有很深的體會。看診時,陳重光老師結合專業知識背景、看診經驗和義診可用資源,細心看診、安排檢查。
     
    我身為醫學生,感受到的不只是陳重光老師對偏鄉義診的用心和熱情,還有病人需求被滿足的感動。這些感受和教導,絕對是在一般醫學課程和各大醫院裡所體會不到的。
     
    也很感謝這次義診的莊崇怡醫師、陳秉峰醫師。在交流中,讓我發現兩位都是我的好學長榜樣。儘管醫院繁忙,仍然利用時間參加義診,甚至連國外義診也不缺席。看著他們,也在思考著自己未來到醫院訓練時,是否有精力和時間同時兼顧醫院和義診?
     
    兩位優秀的學長的熱情和在看診時眼中的愛,不言而喻的告訴我了答案。
     
    過程中,陳重光老師非常主動和我們分享,身為醫者在偏鄉義診的角色價值,隨著台灣偏鄉醫療的進步,民間義診組織在台灣的角色地位。陳重光老師也和我們分享很多人生經驗和哲學,在這兩天的義診,跟著老師和兩位學長,彷彿上了一堂非常珍貴的醫療專業、醫療人文的醫學課。
    • 訴說著自己的身體狀況,期許能舒緩身體不適的情況。
     
    -暫時性的義診化為永恆
    第二天早上的義診,遇到一位患者主訴雙腳麻痺。深入問診和相關檢查後發現,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已造成多重糖尿病併發症,甚至連眼睛都快看不到了。
     
    我們當下雖能緊急處理和衛教,但這位阿伯急需去大醫院檢查;但獨居老人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帶他去就診。我們都很擔心他離開義診站後的病況,真的會去看大醫院嗎?有辦法自己一個人去嗎?或是找的到人帶他去嗎?再這樣下去,眼睛看不到怎麼辦?
     
    這位患者透過陳重光醫師、羅瑞鳳醫檢師和各個路竹會學長姐的努力,聯繫當地里長和後續會來義診與巡迴醫療的單位,讓這位阿伯的病情可獲得妥善的叮嚀與照顧。
     
    義診雖提供病人暫時性的治療和衛教,但若和當地醫療資源連結,義診給病人的幫助就不再只是霎時,而是可長期關懷發揮醫療效益。
     
    -沒有孤軍奮戰,只有團結的氣勢和感動
    醫療是個團隊,尤其是義診,更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人願意主動加入,共同經營。義診站的安排,從看診到結束,每站都需要不同的專業人員安排:中西牙醫師、不同領域的護理師、藥師、醫檢師;同樣的,其他的志工也需要共同加入,整個團隊才有辦法運作:車隊志工、攝影大哥、伴讀衛教、義剪大姐們、物資和團膳組。
     
    這次的出隊人數總共70人,唯有這70人的自願付出和努力,路竹會的桃園新竹義診團隊才得以運作、大家的熱血才得以燃燒。所有團隊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居民才不用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就能得到高品質的醫療照顧。
     
    謝謝路竹會帶給我的醫學生涯寶貴的一課,願這份感動可以持續下去,也願路竹會的各位學長姐,熱血得以持續,也願我自己之後有機會,可以繼續和路竹會的學長姐們學習。
     
     

     

  • 青海醫療交流 傾囊相授年輕團隊謙謙受益

     

    方銀花 /  醫師

     
          當目標清楚時,路上的障礙,花點力氣跨越它就好,因為筆直的路在前方。眼科就是這樣準備的。
     
          仁波切對白內障手術的殷切期盼,不知怎的,一聲令下,我與團長鬆掉的螺絲突然開始拴緊,從今年6月初起,使命必達的往前衝,就這樣開始準備工作。
     
          投入後,才發現我們這些門外漢,對眼科所知甚少,當初的想法太天真了。當初以為只不過是開個白內障,換個水晶體,結果,差很大。我們要努力認識眼科的所有刀械,耗材,及專業術語。透過影片去學習手術過程,才能與眼科醫師溝通,理解現在流行怎麼手術?中國大陸都用什麼方法開白內障?可以跟什麼單位合作?各種術式的優缺點?有沒有後續照顧上的困難?醫院有哪些裝備?有誰可以做後援?術前的篩選如何進行?
     
     
    • 帶著謹慎的心,專業的技術,依著沙盤推演的計劃開始了這次的手術。
     
          我們分頭借調乳化器,購買相關耗材,器械,藥物,不斷地與眼科醫師群討論所有的細節,直到出發前,好像洗了三溫暖的感覺。
     
     
          非常感謝伍開宗、林金花、陳偉勵三位眼科醫師,不厭其煩的一起從零開始,建構所有的準備。
     
          impossible to be possible,更重要的是整個眼科團隊在當地醫院任勞任怨的全力付出,完美達成任務。
     
    • 互相的合作,為創造最好的治療成果,讓病患邁向康復之路。
     
          兒科的部分,其實我本來沒有期待太多,但是因為這次的義診形式與往常不同,是第一次與當地醫院「全面」的合作,透過眼科的準備,對於「義診時我能做什麼」,產生愈來愈多的想像與期待。經過事前的準備和聯絡,眼科可以做那麼多事,為何兒科有何不能?
     
          雖然有點擔心害怕對方冷淡防衛的回應,因此踢到鐵板,但無可救藥的樂觀讓無限可能的藍圖,突然清晰的展現在我眼前。我開始想,他們有多少人? 受到什麼樣的教育? 醫療經驗如何?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是真的需要幫助嗎?
     
          我試圖在微信群組裡與他們溝通,想要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剛開始他們的反應是客氣、友好、但稍嫌冷淡的。還好有一位住院醫師私下願意跟我聊,開始對他們的狀況多一點認識。他們沒有兒科專科的訓練與考試,學過內科、外科及急診,後來醫院指派,從此他們就在兒科了。 
     
          約莫20歲出頭的住院醫師有5位,及接受過西寧紅十字醫院新生兒科短期訓練的主任。那位住院醫師提出他的擔心,因訓練不足,知識不足而不知如何妥當的診斷及治療病人,尤其是新生兒急救方面, 感恩那位醫師的坦誠相談。
     
          因此,我準備了有關新生兒急救課程的最新資料,也買了一些書籍,包含新生兒加護病房手冊,實用兒科學,美國醫師實例練習。
     
          由於院長是精神科醫師,看到他野心勃勃的積極延攬專家去醫院指導,為了提倡兒科醫師對兒童心理知識的重視,我也帶了些有關於自閉兒及過動兒淺顯易懂的書給第一線醫師認識。
     
          當我向他們簡單介紹這些疾病時,他們是一臉茫然的,令人驚喜的是,我們有芊玥這位專家,以實際介入與幾位病童的溝通跟治療的情形向兒科醫師說明與建議,讓他們大開眼界,幫他們開了一扇窗。
     
          上工第一天,早上九時,主任邀我一起巡房看病人,包括新生兒病房。我們一起討論病人的現況與治療, 雖說大陸醫院有足夠的資金買任何儀器,事實上,要看醫院有沒有關注到該科的真正需求。
     
    • 醫師正仔細的檢查小朋友的耳內狀況。
     
          因為沒有可移動式的X光機,運輸保溫箱也才剛到貨,一位小病童呼吸窘迫, 血氧不理想的狀況下,竟然沒辦法照一張X光片去判斷呼吸急促的原因。因為沒有穩定的空調,所以要人為的開關窗戶來調解,而病童躺在敞開的radial warmer(嬰兒保溫器)上,並非穩定的保溫箱,而且是用棉被來調控溫度,而非暖燈。
     
          他們沒有很好的機會學好英文,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明明是國外進口的優良呼吸器,但因為不太懂英文,且可能練習機會也不多,所以對呼吸器的了解甚少,對抗生素的認識也不夠多。
     
          這幾天下來,我們一起參與護士及醫師的交班,一起討論病情,調整呼吸器的設定及藥物的使用,每天追蹤病童的狀況,一起照顧生病的孩子,兒科團隊這麼熱心的接納我成為他們的一員,實在是令人感動與感恩。
     
     
    • 醫師們盡力的完成每一個病患的需求,付出最大的努力。
     
          真是不捨,好想再多待幾天,以自己所學與這些像自己的學弟、學妹般令人疼惜的年輕醫師,好好的討論與交流。還好,這裡有一位有擔當又熱情的主任帶領,希望他們今後有更多機會到合作醫院受訓與磨練,也希望明年我們繼續有機會合作,帶給他們更多有用的知識及資訊。
     
          這次義診有個意外小插曲,因為傍晚的結核病衛教演講,而結識感染科主任及其團隊,之後的那幾天,每天中餐後,就到他們的會議室交流。感染科主任是個非常認真好學,又有理想的醫師, 致力於推動結核病的相關治療與防治。 我發現,不同場域所面對的防治難題都不同。大陸青海地廣人稀, 要做到「都治計畫」談何容易。況且,因為傳統的藏醫觀念,民眾的醫療知識水平的落差,很多病人吃3-4個月的藥後,因為神明告知不需再服用,導致太早斷藥造成疾病復發。如何順應當地人的觀點與習性介入治療, 如何取得病人的信心,在青海, 是想要做好疾病防治的重要關鍵。
     
     

     

  • 青海牙科挑燈看診 暖心獻哈達花朵卡片

     

    黃珊珊 / 牙醫師

     
          我第一次參加路竹會國外義診,是多年前號稱「豪華團」的菲律賓義診,儘管吃好住好,仍對義診每天精實的看診行程印象深刻。去年聽到老師黃純德教授分享青海義診的故事,便一直很想去看看那片彷彿星星觸手可及的夜空,今年很慶幸在院方的支持下,順利參加此次義診。
     
          這次的模式和過往義診經驗不太一樣,是與青海囊謙縣當地的醫院合作,儘管行前準備時間有些匆促,出發前仍與縣醫院的牙科主任取得聯繫,多次訊息往返敲定義診的細節。
     
          在與當地牙科李主任及去年青海義診的前輩討論,發現當地兒童牙科的照顧,其實是蠻空白的,民眾也普遍對兒童口腔照顧沒有太多意識,決定以兒童牙科為主軸,並在看診外也加入口腔衛教,並依縣醫院牙科的希望,留一天的時間在縣醫院看診,進行臨床交流。
     
    • 孩子們熱情的參與教學,積極的回應著老師的提問,現場氣氛熱絡。
     
          縣醫院院方很熱心地幫我們接洽當地的一所孤兒小學及三所幼兒園,經能力評估後,決定把義診的資源留給孤兒小學,先花一天的時間對全校270多名的學生檢查口腔及塗氟,並從中挑出適合在義診處理及需要轉診的病例,安排隔日治療或轉介。
     
          幼兒園的的部分,由於人數眾多,每所幼兒園都有300多人,加上年紀幼小,看診溝通上可能有極大的問題,也不願這些孩子與牙科的第一次接觸,就是令人緊繃的治療。因此,透過互動式的衛教,讓這些孩子們對口腔照護有更多認識,也對牙科不那麼陌生。
     
    • 義工們正全力的教導正確的觀念給孩子們,期許他們都能好好的保健自己。
     
          衛教後,幼兒園老師還向我們索取衛教簡報,希望能用這份教材為新生上課,老師們實在用心。看著孩子們拿著牙刷認真的跟著指示刷牙的模樣,心中有些感觸,儘管,現在比起學生時期,有更多能力做牙科治療,自己還是喜歡當那個張大嘴巴教孩子們刷牙的大姊姊。
     
          很謝謝團長的支持和牙科李主任的安排,讓我們有這樣難得的機會與當地的孩子互動。
     
          在孤兒小學的義診因故大延遲,到了下午6時許,表定收工時間,仍有許多小朋友還沒看診,儘管大家很有默契地繼續手邊的工作,但當校長問這些(還沒看的)孩子怎麼辦,當下心急也對夥伴覺得很抱歉。恨不得自己多雙手能看快一點。
     
          秀幸幫忙打理回程交通後,告訴我「沒關係,我們把孩子看完」,聽到夥伴這句話像吃了定心丸,低頭繼續把剩下的病人看完。處理完最後一位病人,抬起頭來,發現天色已昏暗,斜前方那道暖暖的黃光不是斜陽,是校方為我們打的燈,燈光映照在老師、孩子、家長們感激的臉龐,心頭也跟著暖了起來。
     
          晚間八時許,回到醫院用晚餐,吃著夥伴為我們留的滿滿幾大盒愛心水果,聽到各科也經歷了一天的奮戰(當時眼科還在手術房努力著),看大家為了達成使命的執著與毅力,當下除了感動,也對身為路竹會的一份子與有榮焉。
     
          此行另一收穫是,見識到偏鄉醫療的現實與無奈,儘管縣醫院已頗具規模,但由於人力、物力有限,許多治療仍必須有所妥協。看到李主任對牙科的大小事都必須一手包辦,進修也不方便,覺得和她年紀相仿的自己,實在幸福。
     
    • 正為孩子們檢查牙齒,同時討論著孩子們的狀況。透過交流,創造更大的火花。 
     
          剛開始與李主任談合作看診時,一度無法理解為何她對收費如此堅持,然而,換位思考後,了解在當地已執業多年的她,或許已經看慣了許多無奈,牙科本來就不在醫療保險的給付範圍,在有限的資源下,必須維持牙科的營運,一但開不收費先例,後續可能會造成一些不便和困擾。
     
          了解她的難處後,各讓一步,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模式,也非常謝謝愛心就醫基金讓孤兒小學的轉診學童,能夠在醫院接受治療。孤兒小學的校長為了答謝,特地帶著孩子們到牙科,為我們送上哈達及手作的花朵卡片。
     
          或許這暖心的舉動觸動了李主任的醫者初心,當場允諾後續孩子們的治療也能比照此次享有就醫優待。義診的時間短暫,我們能為當地做的實在有限,然而透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互相學習成長,甚至影響了當地的醫護人員,這樣的改變別具意義。
     
          謝謝牙科好夥伴秀幸、季芸、李曜,在衛教義診時,當得力助手和強力後援,也謝謝其他夥伴及時雨般的協助及打氣。更謝謝搭檔瑋婕一起分擔義診的大小事,工作結束的夜晚時分,我們總是邊看著口檢表,邊聊著一天的見聞,從她略帶疲憊卻發著光的神情裡,看見了自己日漸消磨的熱血活力和自我期許,也從多位醫界前輩身上,看到長期投入國際醫療的熱情和無悔付出。
     
    • 一個一個孩子都乖巧的張大嘴,讓牙醫師們好好的檢查口腔。
     
          至於期待已久的滿天星斗呢,離星空最近的那個晚上,還等不到營火熄滅後的滿天星空,就不爭氣的沉沉睡去。還好有其他夥伴的星空專業照及藝術照,可以過乾癮。睡夢裡,浮現著這幾天孩子們純真的笑顏,靦腆可愛的眼睛眨呀眨,我想,我已經見到了青海最美麗的星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