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路竹會
本日到訪人數:2045
累積到訪人數:14259704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義診足跡 > 義診報導
日期查詢: ~

  •                     

    • 王逸嵐護理師(左1)、吳芳宜護理師(左2)協助病患掛號,測量血壓與體重

     

    單純的笑顏 輕拂38度焚風

    王逸嵐/護理師

    曾經為了體驗生活,參與IDS(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工作,為偏鄉居民服務,那是在霸王級寒流來襲的那年,在冷得要死的山上切切實實的體會了高山居民生活及交通的不便,那時我會想,都說原住民樂天知命,這會不會是他們為了順應環境而不得不學會了的灑脫?
       
      
    • 王逸嵐護理師(左) 吳芳宜護理師(右) 協助掛號,幫病患測量血與體重
    我一直認為人生來平等,過去一直為偏鄉居民的資源缺乏感到不平,為什麼生活在都市裡的人們可以享受充足的資源便利的生活到幾乎算是奢侈浪費的程度,而在偏遠地區的居民卻連最簡單的感冒都得忍耐三、五天以上才有機會處理?
     
    抱著這樣的心情參加路竹會,幻想著要為眾生救苦救難,但幻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這次義診的地點相對不是那麼就醫困難的部落,對醫療的急迫性小了許多
     
     
    • 王逸嵐護理師協助病患掛號,測量血壓

      然而不變的是他們那種一派輕鬆的豁達,嚼著檳榔喝的微醺的來掛號,順便跟認識的人喇喇低賽,剪剪髮洗洗牙拿些藥領點物資高高興興的回家,或許他們的物質生活沒有都市裡的人好,但我想他們過的比我們簡單快樂得多了

    人家說施比受更有福,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藏著不公平,施與受似乎不是站在對等的高度上,參與義診三天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義診的意義在哪?為的是什麼?在這幾天裡,司機大哥靠著堅強的意志力撐著不睡把大家平安的送到目的地;團膳組的義工們流著汗水在高溫的鍋爐旁為大家準備豐盛的菜餚;而田野調查義工更要在這麼悶熱的天氣裡到處趴趴走,最熱門的義剪組也是忙到沒時間休息,反倒是醫療組似乎是最輕鬆的(???)。

       

    • 王逸嵐護理師(左) 吳芳宜護理師(右)協助病患掛號,測量血壓
        來義診在心理上或許比平常上班輕鬆得多,但身體是疲累的,而大家沒有一絲怨言、同心協力的完成這次義診,為的絕對不是他們嘴裡的那句感謝而已,助人為快樂之本,當看到他們單純而快樂的笑顏,我想,一切的辛苦就都值得了。
      

  •                    

    • 張絜閔中醫師(右2)開藥處方,李偉慈護理師(左2)、徐千富醫學生(右1)協助醫師配藥

     

    病人是醫師的良師 點燃心中小火苗

    張絜閔/中醫師

     

    凌晨3時,天未亮便啟始旅程的腳步,帶著一顆緊張卻雀躍盼望的心,一路向南,繞過廣闊的西半部平原,目標是山上雲煙繚繞的排灣部落。

        早晨7時許,我們經過枋寮,「甜甜的西瓜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余光中詩裡最甜的縣,牧神纍纍的寶庫與厚愛的轄區,醫療資源卻是貧瘠的。
     
        早上9時,我們開始義診,和平常看診很不一樣的是,以一級農林漁牧產業為主的台東縣、屏東縣,常可看到針傷科可協助的主訴。如年輕時往返山林種植蔬果,現在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的VUVU(排灣族阿嬤),才剛捕魚下船、一夜沒睡,因肩關節炎職業病來求診的大哥。 
     
       
      
    • 張絜閔中醫師詢問病患身體狀況(右),蔡敏兒護理師(左)協助醫師問診
    我覺得如何發揮中醫所長,與西醫結合,截長補短,是中醫的價值所在。大部分的患者,可能已經長期服用大量止痛藥,症狀卻持續影響生活,透過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理筋、中藥和衛教,我努力竭其所能,期待減緩病痛,甚至改善病痛、痊癒。
     
        路竹會3天義診行程下來,感慨很深,民眾繳納同樣的稅金與健保費用,卻享受不到如大城市便利的資源。(或者即使保費有優免,但生病了,卻難以取得醫療服務,這是無法抹滅的事實。)

        白內障術後能見度仍差的vuvu、痛風石滿佈於腳的阿伯。 當我請他們伸舌,他們總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吃檳榔而染苔的舌象,其實隱藏著極巨大的意義---「整體癌症標準死亡率,台東縣和屏東縣交界,位居前位,屏東縣南部數個鄉鎮,口腔癌死亡率也相對高」(衛福部癌症死因統計資料)。
     
     

    • 張絜閔中醫師(右1)把脈問診,蔡敏兒護理師(右2)協助醫師看診包藥
      資本主義販賣商品賺取財富的背後,是否犧牲了原民的健康?我這樣思考著。
     
        當我幫患者針灸或把脈,辯證開藥完,他們總是很誠懇地感謝,讓人很不好意思。我總是謹記著,以前在學校師長們說的:「病人才是醫生的良師。」他們信賴地把身體交給我們。尤其,我是初出茅廬的小醫生,能從中學習經驗,這些病患才是我應該道謝的對象。
     
     
      
    • 張絜閔中醫師(右)幫病患針灸
          學生時代,我是登山社一員,露宿郊外習以為常,但進入社會後,反而沈溺於舒適便利的都市生活,忘了逛街看電影、出國享受的當下,台灣還有很多弱勢需要幫助的家庭。當然,也還有很多像路竹會,默默耕耘付出的公益團體,其中好多志工是定期上山服務的,非常令人敬佩。


        問自己能做些什麼呢?透過這次義診,心中有些小小的火苗與熱情又再次點燃,期盼自己再重新去審視探索,進一步化為行動去實踐與追尋。
     
      

  •                   

    • 蔡敏兒護理師詢問部落爺爺身體狀況協助掛號

     

    相遇就是緣分 無從結束

    蔡敏兒/護理師

     

    「一切都是緣分!」因為一直很想要參加義診,於是在google的搜尋,看見第一個出現:路竹會。其實,今年2月28日連假,有報名上尖石鄉義診,當時,因天災危險而取消了。

        這個消息還讓我整整難過了一陣子,但是,在一番努力報名下,所謂緣份,就是同車的姊姊們,也都沒去成228的義診,再接再厲的都報名上這次原為花蓮台東的義診。

        本來,擔心這次的梅雨季節,連續鋒面豪雨過境幾天,又會影響,每天祈禱著,然後抱著期待興奮的心情到了義診當天,340梯次屏東台東義診終於成行。 
     
       
      
    • 邱琍珺醫師(左一)與蔡敏兒護理師(左二) 幫部落爺爺處理腳上傷口
    出發的當天,因為很開心,實在也沒什麼睡眠,但是,義診時卻仍然精神滿滿。一開始,非常擔心自己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不知道是否能融於彼此不熟悉的大家、是不是能勝任,還好,不用半日相處,已化解許多緊張,我知道,自己多擔心了。

        這次很幸運的擔當跟診中醫師的職責,在醫師旁邊,看著她從問診、把脈到針灸,這是鮮少接觸的事物,所以覺得神奇、讚嘆。

        還有,印象深刻的是,醫師及醫學生們互相教學相長的感情,在這裡,義診資源畢竟有限,替村民們在基本詳細的問診以及身體評估後,利用一台小小的心電圖機討論案例,我在一旁,覺得受益良多。
     
     

    • 蔡敏兒護理師(右一)詢問部落奶奶身體狀況
      
    整個醫療團隊,心都向著眼前的村民,大家都知道,雖然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但都想著怎麼去緩解目前的不適,怎麼與村民和部落的族人,團體衛教、並告知他們,有機會一定要詳細的檢查。

        在這裡我們相遇、互相學習,哪怕是幫助到村民一點點也好,這些也都是因緣份而起,沒有結束。
     
     
      
    • 張絜閔中醫師(左二)詢問病患身體狀況,蔡敏兒護理師(左一)協助中醫師
      
        我喜歡路竹會的義診,大家都努力於自己的崗位,讓我們這一路上,來回平安的車隊大哥們,從早到晚,吃飯時間總有驚喜感,且滿足的團膳師傅們,與村民小孩相處融洽的伴讀,提供適合衣服及物品給村民的物資組,因為緣分大家聚在一起,並完成這次的任務,感謝路竹會讓我們擁有一起成長、以及認識更深入的世界的機會。 
     
      
     

  •                 

    • 詹宜蓁義工念故事給部落小孩聽

     

    一切等待就為了洗滌心靈

    詹宜蓁/義工

     

    6月下旬,E-mail傳來340梯次花東地區義診,因蘇花公路通行安全上的考量,義診地點將更動為屏東恆春半島,與台東交接區域的訊息。因我未接到報名成功與否的通知,便打到會上詢問,得知已報上名。真是太好了。

        去年冬天,車隊義工黃凱倫與我分享有關路竹會的義行,過去幾個月來,嘗試報名都難報上,此行6月初才登記,我心想應該很難吧!結果,出乎我的預期,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彷彿一切等待,就為了這次屏東行。

        凌晨3時,在台灣大學校門口集結出發,黑壓壓一群人,分坐17輛車,在靜謐的道路中,井然有序地向前挺進。偶爾投射來的燈光及車隊大哥們從無線對講機傳出的詼諧話語,笑聲連連,這些為了行車安全的話語,讓本該進入夢鄉的夜行者,在長途跋涉中,一點也不覺寂寞。 
     
       
      
    • 車隊前往部落路途中

    初來乍到,腦海中總有一堆問題想知道:我該怎麼做?我能不能勝任?我要注意什麼?帶什麼?結果連行前說明會都沒有,就這樣跟著一路蜿蜒繞著山頭,深入到遠在屏東縣南邊的偏鄉。

        車隊義工黃凱倫說,什麼都不用帶,帶著一顆心就好。確實,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循序進行著,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有默默循著本分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做該做的事,資深的夥伴也會趁著休息空檔,與新人分享經驗與心得,薪火相傳。

        此番行程3天2夜,總共跑了7個部落,每到一站,行動醫療義診車便依序卸下,分箱整理好的中西醫療器具與藥品、發放物資、伴讀書籍,其他桌子、椅子等應用物品。

        有如變形金剛的神奇口腔巡迴義診車,打開車門,一張診療椅,擺上牙科專用器材,桌櫃到位,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救護車上CPR教學器具、急救包、擔架、急救設備精良;義剪組志工一到站,撩起傢伙應接不暇。
     

    • 義工協助醫療用品與物資卸貨移至義診站
      
    為志工們填飽肚子的團膳組專車,齊備大大小小鍋碗瓢盆,及各類食材,瓦斯器具等搬下車後,便開始架鍋造飯;結束兩三個鐘頭義診後,又依序將所有裝備,歸納整備上車,如此循環往復不間斷。

        不光這3天,從1995年起,路竹會初期以國內偏遠山區的部落醫療服務為主,到今天將服務延伸至海外需要醫療服務的國家,已持續了23年,340次的義行,不得不佩服這些承先啟後的志工們,貢獻一己心力的熱忱與精神,讓台灣偏處深鄉的部落,及海外醫療不足的地區,一樣可以獲得醫療健康服務。
     
     
     
    • 詹宜蓁義工念故事給部落小孩聽
      
        我是第一次參與,擔任的是伴讀職務,這幾個部落孩童人數不多,來的孩童也只是喜歡操作玩具,或玩益智遊戲,對閱讀幾乎不感興趣
     
    我問過家長,回答是:「沒有這個習慣」。我想初次投石問路,下次就會熟門熟路,除了請教前輩,應該有不同做法吸引他們。希望偏鄉孩童也能在成長過程中,有人引導、陪伴,啟發他們豐富的心靈,藉由志工們的棒棒相傳,有一天,成為他們築夢的閱讀天地。 
     
     
     
    • 詹宜蓁義工念故事給部落小孩聽
       非常感謝路竹會,也感謝共同度過這三天兩夜行程的所有志工夥伴們。同時,我也看到當地居民們因為一點小確幸,就能滿足的快樂,真真實實地讓我經歷了一場心靈洗滌。

        這不禁讓我的生命軌跡,有了轉圜空間,可以放慢腳步,重新審視價值應擺在哪個位置,即使微不足道,也能跟上群體的力量,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
     
     
     
     
     

  •                

    • 全體醫療人員與義工合照

     

    在此歸零 找回起初的愛

    鄭鈺穎/護理師

     

    此次因斯里蘭卡2017年5月下旬因受季風影響,豪雨不斷,引發該國14年來最嚴水患及土石流,迄至2017年6月3日止,造成至少224人死亡,72人受傷,78人失縱,共有179,376戶家庭698,289人生活遭受嚴重影響。路竹會醫療團一行37人於2017年6月2日晚間抵達斯里蘭卡,對遭受水災日瘧地區災民展開義診服務。
     
     
    參與路竹會國內義診四次,這一次終於有機會同路竹會前往國外義診,這終於圓了我的國外偏鄉醫療夢,將自己的專業與愛帶給偏鄉的居民,這是我在專科護理學習生活中非常想做的事情,如今終於實現。選擇加入路竹會看見組織宗旨團結國際合作,以實現所有人類公平獲得醫療保健服務。我非常喜歡路竹會帽子上的英文Time for Taiwan to feed back its love to the world。「台灣以前接受別人幫助,現在我們有能力,是該幫助人家了」,這是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的無限循環。 
     
       
      
    • 牙科看診中

    穿上了義診制服,代表著這是一場與時間和速度奮戰的義診,在短暫的停留斯里蘭卡,義診團隊各司其職的讓近4200人得到無價的醫療服務,此次我跟隨著牙科團隊,三位醫師加上四位護理人員所組合而成,我們來自不同學校、不同醫院、不同背景、不同縣市國籍,卻能夠在工作分派後立即成為合作無間的夥伴,這是我最喜愛義診的一部分,就是必須放下過去的自己,從零開始,如同剛踏進護理界那樣的充滿熱情與學習力,而在此歸零找回起初的愛,是讓我始終愛護裡的緣故,謝謝醫師和護理前輩的教導,讓我可以迅速地進入不熟悉的作業領域中(牙科於七天內看診人數337人)。
     
     
    牙科團隊在義診行程中,每天都得與電壓電流比拚,必須克服許多的困難,在醫療儀器不運作、材料用鑿、器械泡消等待的時候,我們得找出新的方法新的策略,讓看診繼續進行。每天的義診場地不同,也必須尋找到一個最良好的動線,使七位醫護人員,當地的翻譯人員,加上看診待診的居民在小小的空間裡,不會衝撞或是被儀器電線卡住絆倒,在那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學習。
     

    • 等候看診的當地民眾
      
    每到一個義診點,我們總是被當地人群包圍著,他們用歌聲和舞蹈獻上祈福的檳榔葉,感謝著我們的到來,其實一開始我覺得捨去這些儀式,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受惠於醫療,但入境隨俗卻也打開了國度的距離,讓看診的過程更加的順暢,也不因語言而產生隔閡。
     
    在這幾天的義診中我也不斷的思想著,短暫的醫療服務隊當地居民到底有何助益,跟幾位前輩討論著這想法,發現牙科的補牙材料IRM正好詮釋了我們的行動,IRM含丁香有鎮痛效果,通常用於深度的齵齒補牙,但只能短暫維持1-6個月,這不就像是我們,在當地有醫療需要的時候,我們的出現達到了短暫的鎮痛效果,將受損的地方暫時的補起來,讓他可以回復功能,但需要有下一個再下一個再下一個的行動,加上當地醫療的發展健全起來,才能夠長期的成為居民的守護。 
     
     
    • 張瑋真醫檢師 為病患抽血檢驗中
       謝謝路竹會讓我有機會參與在義診醫療中,謝謝你們為著國際人道救援努力,為人類公平獲得醫療保健服務持續堅持著,還有好多好多的感動和回憶在腦海中盪著,希望我真的可以不用等到孩子上高中後才能歸隊,愛2017斯里蘭卡團隊中的每一位夥伴,我繼續泡著紅茶,祝福你們每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中、在家庭中,都有滿滿的恩典與盼望。
     
     
     
     

  •                       

    • 許志全醫師看診中(左一),莊于賢牙醫學生(右二)、李易臻牙醫學生(右一)見習

     

    部落的起承轉合 美麗的笑聲回憶

    李易臻/牙醫學生

     

           之前在學校曾經參加國際志工團到國外服務,自己即將踏入臨床,因著同學的熱情邀約,決定以學生志工身分,藉由路竹會的腳步,深入自己所愛的家鄉高雄屏東區的部落,一探台灣偏遠地區的醫療狀況。
     
     
     
      
    • 林榮慶義工(右一) 正為牙醫車搭設遮雨棚
      承
           第一次看到牙醫車,我顯得很興奮,一輛改裝過的貨櫃車,有著完整的診療椅和各種器具,無論是high、low speed到resin及light cure都一應俱全,且一路上受到學長、學姊的照顧和教學,除獲益良多外,更是感謝再感謝,並期許自己在幾年的訓練後,可跟上他們的腳步。
     
     
       
     
    • 許志全醫師(左一)看診中  莊于賢牙醫學生(右二)、李易臻牙醫學生(右一)見習

          當然,路途也不是一直幸運,有時要奔向大雨溯溪而上,前往集合地點,有時要享受夜裡此起彼落的大合唱,有時要鞭笞自己臨床知識的不足,和笨拙的處理流程,深深覺得自己似乎無法發揮功能,好似在這裡吃白吃白住,甚至認為,自己不如在校精進還比較實際

    但轉念一想,如果沒有路竹會的活動,自己也不會有機會如此反思,並看到育幼院小朋友的謹言慎行,有禮待人,看見自己身處環境的幸福倒影,思及此,我的心境豁然開朗。


    • 牙醫組合照(左起 李易臻牙醫學生、林榮慶義工、莊于賢牙醫學生)

          非常感謝路竹會給我自己這個機會,可以在踏入臨床前,理解到身為醫師,除在醫院,也可以在偏遠地區,為我們所愛的土地,盡一份心力,並播下我往後服務的種子,期許它慢慢茁壯,長成一棵有能力服務他人的蒼蒼大樹。

        這趟旅程,無論是老邁的爺爺、奶奶們,操著自己的族語向我們道謝的聲語、頑皮的幼兒稚子們,探著好奇的大眼,向我們投射的好奇;或是資深的前輩志工們,掄著高高的衣袖向我們大聲的說笑,都將深深刻畫在我的心中,成為這趟部落間起承轉合,最美麗的回憶。

     

     
     

  •                      

    • 全體醫師、護理師、醫檢師、藥師、醫學生合照

     

    走出舒適圈 潛力無限可能

    周佳霖/醫檢師

     

    某個大夜上班的夜晚,心血來潮在網路上搜尋「義診」二字,跳出來的結果幾乎都被路竹會的相關資訊佔據。點進去後,發現某個義診梯次時間剛好休假,但報名後,發現集合時間與上班時間衝突,只好忍痛放棄。

    不過,在那之後,路竹會三個字就一直被放在心裡。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讓我等到了338梯次的高屏義診。出發前,放棄攜帶平常慣用的醫療儀器,想知道,離開了資源充足的環境,自己究竟還能做什麼?

        出發的夜晚,是我熟悉的大夜時段,同車的夥伴們都非常隨和,一路上恩恩姊熱情的跟大家分享過去義診的經驗,讓大家對於路竹會有更深層的認識。
     
     
      
    • 陳中靈醫檢師(左一)、張瑋真醫檢師(左二)、周佳霖醫檢師(左三)正在為病人檢測
     義診的3天2夜中,每天早、午、晚,都各別停留一個村落義診,根據總召集人指示,決定各個工作站(掛號、看診、藥局、檢驗、伴讀、牙科等)的設置位置。大家相互幫忙搬運設備,當各自工作站準備好後,會再去確認隔壁鄰居是否需要幫忙。

    這樣的工作程序,讓我見識到良好的團隊意識,但更讓我驚訝的是,開診前,醫師會逐一來藥局及檢驗科,確認可開的藥物及檢驗項目,這是在醫院體系中工作的我,無法想像的。

    看著藥師對各式藥品瞭若指掌,能夠對醫師的需求,給予各種變通的建議;回歸自己的小小工作站,看著非常有限又離不開電的檢驗設備,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各種可變通的檢驗方法。
     
       
    • 義工合力將醫療物資搬運至義診地點

    這時,發現4年來所學,並沒有白費,但若是更艱困的環境中,這些知識仍嫌不足。

        還記得剛畢業時,學長問我,為什麼要當醫檢師?當時,我的回答是,「我想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醫院工作期間,當初的那句話,是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儘管忙碌和疲憊淹沒了所有的生活,讓我根本不知道究竟是否實踐了自己的初衷。

    就在我思考走出醫院,希望有機會幫助更多人的時候,路竹會給了我一次寶貴的機會。

    • 張瑋真醫檢師(左)、 周佳霖醫檢師(右)正在準備醫檢設備

        這次短短的義診行程中,我獲得許多的震撼及省思。曾經,我以為醫檢師離不開醫院、檢驗所或捐血中心等機構。因為,在臨床端,我們能做的太少;但這次的義診,讓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沒有了先進的儀器及不常見的試劑,醫檢師還是有能力,運用有限的資源,及最原始的檢驗原理,提供臨床必要的檢驗結果。


    很謝謝路竹會有這樣義診行程,能讓我認識偏鄉醫療、認識路竹會及一群這麼棒的人,也讓我找到未來努力的方向。

     
     

  •                     

    • 林美貞義工(左) 、徐玉萍義工(右) 陪伴孩童與唸故事給孩童聽

     

    青春不留白 被感動所以我來了

    徐玉萍/義工

     

    「路竹會」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因不了解路竹會真正的實際作業方式而感到陌生,因時常在新聞、報章雜誌得知這個很棒的自發性助人團體,而感到熟悉。

    好朋友參加多次義診,她一直覺得很適合我,常鼓勵我也報名,壓不住心裡想助人的小豆芽,於是我報名啦!
        
        聽說路竹會義診很難報名,可是我卻如此幸運,第一次就報名成功,收到報名成功的信件,真的讓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很美好,開心的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我要去義診囉!收到行前通知後,就不停追著我的好朋友義診前輩,問相關流程事項,深怕不注意就疏忽了。
     
     
     
     
         
    • 徐玉萍義工(右) 陪伴部落孩童玩耍
     凌晨2時45分在台灣大學校門口集合,一個要熟睡卻不能睡的時間,考驗著耐力,精神與意志力,但卻澆不熄我興奮不已的內心。到達集合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群和我們一樣想奉獻一己之力的人,車隊就這樣帶著滿滿的熱忱出發了!

    看著由物資車領隊的車隊,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動,一群人凌晨3時在公路、山路穿梭奔馳,大家不怕辛苦,因為我們知道,在山裡有一群需要我們的人正等待著。
        
        3天2夜的行程,一共跑了6個部落,加上六龜育幼院,這次擔任伴讀的角色。如果不是跟著路竹會到偏鄉地區,我不會知道,原來山區部落隔代教養的現況。
     
      
    • 林美貞義工(左) 、徐玉萍義工(右) 念故事給孩童聽, 黃郁婷義工(後)摺汽球給孩童玩耍

    閱讀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在部落生活的重點,但「故事」是孩子的第二語言,對孩子而言,圖畫是最直接又簡單的學習範本,藉由繪本中的故事,孩子可以發現故事主角,也有著與自己很相似的處境,進而引起孩子的共鳴。


    逐漸打開孩子心房後,陪著孩子閱讀,孩子從書裡得到知識、快樂,還有孩子興奮地說著自編故事給我們聽。我很開心,因為自己小小力量,讓孩子喜歡閱讀,每場次離別前,孩子說,「姐姐再見,謝謝姐姐,我會想妳們的。」一句短短的話語就足以讓我們感動,覺得這趟義診好值得。

     

    • 徐玉萍義工(左)  、林美貞義工(右) ,唸故事給孩童聽、陪伴孩童玩耍

        就像路竹會的官方網站首頁所說,「如果你一直扮演著被感動的旁觀者,最後,你會發現,能感動自己的事,將變得愈來愈少。」是的,我相信自己還能再有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力量,也不想讓青春留白,所以我來了。

     
     

  •                    

    • 陳韋辰醫師看診(左1),黃思誠醫學生(左2)見習 ,吳芳宜護理師(右)協助

     

    教學相長相互補位 義診讓我打開心扉

    吳芳宜/護理師

     

    多年前某天,忽然間,很想參與義診,在網路上搜尋,得知路竹會的存在。但也從那時候開始,不是報不上名,就是報上了,臨時因為天災必須取消,同事都笑說,這是個魔咒,都請我不要再報名,以免傷害更多無辜的人。

    但我還是不死心,終於某天忽然接到電話,因為有名護理師臨時不能去,於是,本來沒報上的我,終於候補上了。真的非常感謝這名臨時取消的護理師,讓我有機會參加這次5月高雄屏東的義診行程。

        雖曾看過網路上,介紹義診的畫面,但真的參與,還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一輛口腔巡迴醫療車就能診治牙齒,一些儀器就能做各種檢驗,幾個藥箱就提供基本藥材,一小群人,就變出一間小型診所。這些在親身接觸前,真的是無法想像,也算是大開眼界了。

        其實,我對自己的護理專業,本來不是很有信心,擔心來到這裡,會無法幫上忙,但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在這裡,用心是最重要的,至於專業部分,大家都會互相幫忙、教學相長。
     
     
          
    • 吳芳宜護理師(左1) 、謝雅雯護理師(左2)、朱慧美護理師(右1) 協助藥局包藥
     你常可看見,會有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病人狀況、分享某些曾經遇過的個案、或是交流技術、學識。也會發現,當哪個人需要幫忙,或哪個位置缺人手時,大家就會立刻補位。

    這種互助合作的氛圍,其實蠻令人感動的,也因為無後顧之憂,所以一點都不擔心,反正盡力去完成工作就對了。在這裡,我看到每個人無私又柔軟的心,大家都為了成就這次的義診而努力,只為了讓病人得到最好的幫助或治療,其他,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除了醫療,最讓人開心的,就是與很可愛的原住民老人跟小孩相處了,這3天經過不少部落,發現部落裡的向心力非常強,什麼活動都是全村的人參加,即使全村的人可能不多。

    在部落遇到的人,都非常的可愛、單純,不論是老人或小孩都一樣,你可以很自然的跟他們聊天,你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他們的熱情,這種互動方式,與平常在都市裡遇到的冷漠大不相同。
     
     
      
    • 陳重光醫師(左1)看診中,吳芳宜護理師協助醫師(右1) 

    也因為如此,我每天逐漸放鬆,打開自己心扉,開心的跟這些部落居民互動。也許,有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好偉大,去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幫助這些人,但真的去了之後會發現,我們在他們身上得到的,超乎想像,其實不是我們去幫助了誰,而是他們讓我們學習跟成長。

        記得,義診時有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每次義診我們會發放一些衣物或物資,有些衣服雖不新,物資也不很貴重,但當我帶著老人家過去挑選時,有許多人會不好意思拿太多。

     

    • 張卓才醫師看診(左2),江明修醫學生見習(左1) 、吳芳宜護理師協助醫師看診(右1)

    眼神中,似乎東西是多麼珍貴,這真的讓我很驚訝。平常,我們真的不太惜福,如果有免費的東西發放,通常是瘋狂索取,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對比下,真的讓我們汗顏。

     第一次的義診,就這麼結束了,其實真的有點累,回來躺了好幾天,但最後我還是要謝謝那些照顧我們生活的義工們,包括車隊義工、廚房團膳義工,及其他的義工。比起這些義工,我的工作相對輕鬆許多,不用早起煮飯、趕路時也能在車裡小憩。說真的,沒有他們的照顧,我們也沒有辦法照顧病人,真的非常感謝。我們6月再見了。

     
     

  •                   

    • 張卓才醫師看診(右)  江明修醫學生(左)見習

     

    在她們眼中 醫師是什麼樣子?

    江明修/醫學生

     

    高屏義診,這是我參與的第一次義診活動,心中其實充滿許多疑問與不安,但是從星期五半夜搭上車隊志工劉恩恩的車後,我既有的印象便全部改變。3天內包含6個部落及1間育幼院,每一天都相當精彩地度過。

    恩恩真的很照顧我們,與她閒聊,絲毫沒有半點架子,就好像是我們已經認識很久的大姊。

    從台北到屏東的車程上,因為有他熱情的歡迎,我同車上的藥師王瑋婷、醫檢師周佳霖,一點都不感到無聊,因為聊天而彼此認識,到最後一天要離開時,還會有種彼此相識老友的感覺。
     
     
         
    • 黃思誠醫學生(左) 江明修醫學生(右)  查看病患心電圖數據
     路竹會真的是個大家庭,人人都為了完成義診,自動自發互相合作、發揮專業。在每一次的義診裡,藉由跟診、實際去觀察病人、探問病情,我學到許多教科書上沒有教的事物。3位醫師無私的教導,使我更體認到目前自己的不足,與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尤其,陳重光醫師時常給予我一陣當頭棒喝,不斷要求我與大五的醫學生黃思誠(Kevin)提出問題,從臨床上一名病患的診斷與開處方藥。甚至,也要我們新人,思考類似路竹會這樣的組織,重要性何在?

    經由與陳重光醫師的討論,我才更了解,原來新人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有更多思考,提出更多問題,以好奇、敏銳的眼光觀察,是否能找出體制中的缺失,並以行動補足。
     
      
    • 張卓才醫師(右3)傳授醫學相關知識,謝雅雯護理師(右1) 、江明修醫學生(右2)、陳韋辰醫師(左2)、黃思誠醫學生(左1) 

    義診時除了跟診,我也四處溜搭,與藥師、醫檢師、護理師等分享經驗,因為,我對不同職位間的生活感到好奇,也非常想知道,在他們眼中的醫師,是什麼樣子。

    很幸運有難得的機會,義診之餘,有時間能天南地北地閒聊。我真的深深覺得,每一個專業,都有偉大的地方;醫檢師厲害的抽血技巧,藥師精準掌握每一罐藥品的位置、數量,護理師親切的面對病人。若沒有他們的幫助,我想醫術再怎麼高明的醫師,也將束手無策,原地空轉。

    感謝這次義診,讓我實際看見、了解,許多我可能在醫院沒時間,或是沒有機會接觸的事情。

     
    • 陳重光醫師看診,黃思誠醫學生(左) 、江明修醫學生(右)見習
    我很喜歡路竹會的組織模式,非常平面化,並相當尊重專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與本分,彼此都是重要不可或缺的。除了認識醫療組的成員外,車隊志工們及團膳組大哥也都很好相處,感謝他們每天都要早起,為我們準備早餐,提前準備午餐及晚餐,給予醫療組最可靠的後勤支援。

    一群可愛的人共同快樂地完成一件善心之舉,路竹會對我而言,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組織。感謝路竹會給予我這名什麼都不會的醫學生,一個跳躍成長的機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