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路竹會
本日到訪人數:84
累積到訪人數:14259918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義診足跡 > 義診報導
日期查詢: ~

  •          

    • 孫聖峰護理師(左)為番路鄉草山村的中風長者, 居家關懷修剪指甲

     

    在阿里山奉獻 回憶護理師的初心 

    孫聖峰 /護理師

     

    在大學時期,因認識了無國界醫師(MSF)組織,便一直有參加醫療援助或相關團體的念頭,總想著,以後也想成為如無國界醫師組織一樣的醫護人員,將所學協助醫療資源匱乏的人們。

        在我的認知中,醫療本來就是為了有需要的人們所存在,所以,我應該貢獻這些有需要的人。有則廣為人知的寓言,叫做「撿海星的少年」,我覺得我們就像是那個少年,撿拾海星將他們擲入海裡,去接觸需要幫忙的人,對他們發揮一點影響力。像故事中的少年與老人,我想我還是想當那個少年,因為,雖然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但起碼我嘗試了。
     
     
      
      
    • 孫聖峰護理師(左)在嘉義阿里山新美部落, 詢問病患身體狀況

    雖然整體上,這次義診,我們沒有做出多麼令人驚艷的病例報告,或是印象深刻的救援數字,但我相信,對前來尋求我們協助的人來說,我們的確是做出了些許的貢獻、發揮了一些正面影響,那麼就足夠了。

        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路竹會,其實從報名開始,我就很緊張,一直很怕自己沒能報名成功,當收到報名成功郵件的那刻,我便開始莫名興奮,有種「朝自己的夢想邁進一小步了」的感覺,甚至到出發前一天,還像小學第一次遠足般睡不著,興奮得只睡了3個小時。

    在出診過程中,我認識許多新朋友,例如,技術高超的司機志工大哥張業宇等人們,載著我們翻山越嶺。煮菜一流的主廚陳金燦與阿姨們,實力堅強的團膳團隊讓我們能在深山中享用到美味的食物。努力對病人付出的醫療人員、對醫學懷抱熱忱的醫學生,當地最熱心的番路鄉草山村長吳政龍,一路從台三線往山下的產業道路前行,車輛拐了又拐,不斷下探,在檳榔園中穿梭。幫我們帶路到居家關懷的個案家。
     
     

    • 孫聖峰護理師與醫療車合照
      
    還有,年紀比我小,但很厲害的後勤人員。經歷過幫忙設過幾次醫療站、拜讀過MSF的書後讓人深深的體會到,強大的後勤團隊才是醫療人員能夠好好駐點照顧病人的功臣。

    護理師會在義診中,可以發揮的功能,包括從病人出現開始時,掛號建立病歷資料,醫師看診後,帶病人取藥,若藥師人力不足,可以適時支援。更重要的是,協助衛教病人,在藥師指導病患服藥注意事項時,給予協助叮嚀。這很重要。
     在居家關懷或出診的時候,護理師可以做衛教、測量V/S、醫師診視病人時給予協助。這次,在草山村,黃姓長者已中風臥床10年,王姓妻子獨立照顧丈夫,有心卻力有未逮。半邊癱瘓的病患,只能一直待在床上,我協助量血壓、量體溫,也拿起華山基金會的放大鏡指甲剪,幫忙修指甲,叮嚀婦人,不要剪得太利,避免老人抓傷自己皮膚感染。
     
    之前在讀「無國界醫生的世界」這本書的時候,裡面有一段我很喜歡:「大家聽到MSF便說『你會受封為聖人』,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認為自己是在追逐私欲。醫治這些人很值得,但我這麼做是因為這樣讓我感覺很好,我喜歡這種感覺。我不是為了他們而做──我的意思是,我的確醫治他們,但我去那裏是因為覺得我喜歡那樣做,但不是認為自己在幫助世界」。
     
     
    • 孫聖峰護理師幫部落爺爺測量體溫
     
    其實以前對於做偏鄉服務有點躊躇不前,當時的我覺得,身為學生的我去偏鄉服務,究竟是真的幫助到了他們,還是只為了滿足私欲而做。但在看過及聽過許多相關經驗的分享書籍、演講,到這次實際參與的經驗後,我覺得自己其實是努力在兩者中,尋找最完美的平衡點。我同時是在追求自我的滿足,但的確也發揮了一點影響力。

    大家努力的在深山,為民眾奉獻的精神,讓我回憶起,自己當初決定從事醫療志業的初衷,那就是,為需要的人服務的心。
     
       連加恩醫師的著作「愛呆西非連加恩」中,一句話說得很好,「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我認為,自己可以一路健康成長到念完大學,更幸運的是,能夠成為一名護理師,讓我能夠同時有份穩定的工作,達成我想助人的心願,我實在是一個好命的人。因此,我應該要能在心有餘力時,為他人奉獻,這樣我的好命才算是值得。(完)
     
      

  •        

    • 林玟蒨義工唸字卡給部落孩童辨別與認識 

     

    部落飄書香 發現世界的美好

     

    林玟蒨 /義工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見聞、開拓心胸、打開視野,更是快樂泉源,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讓孩子經由互動,激發閱讀的動機與樂趣。我和部落孩子親近圖書繪本,在書香裡共同發現世界的美好,一起享受閱讀的幸福感。

    非常謝謝台灣路竹會定期的「把健康送上山」義診活動,因為有志工團隊的付出和辛勞,才使得義診活動順利,並讓當地部落居民有機會就近治療。路竹會同時推動閱讀,盼望孩子的成長過程,從閱讀中得到不同的啟發,甚至永遠會記得曾經讀過的那本書或童話故事。
     
      
     
     
    • 林玟蒨義工(左)唸故事書給孩童聽,透過故事內容建立正確價值觀

    兩天一夜的活動圓滿落幕,在此趟義診中,認識了許多志工夥伴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和理想。認識了畢生夢想成為無國界醫療團隊的人,也有著非常好相處,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女孩。

    義診中,我的工作是閱讀志工,主要的工作是伴讀,接觸到的孩子大都是學齡前的孩子,年紀都非常小,也很天真可愛。謝謝同行伴讀夥伴黃郁婷,她是第二次參加義診,對於伴讀比較有經驗,知道小孩子很喜歡氣球,她還教了我折氣球的方法,和一些桌遊的玩法,讓我更懂得引起小小孩的興趣。下次,我參加路竹會義診伴讀志工,會記得一定要帶氣球來!
     

    • 黃郁婷義工(右)正折氣球給部落孩童
      
    我的工作是小學老師,平時接觸到的都是學齡兒童,經由這次機會,才讓我發現和學齡前小孩相處,需要有一些學問和技巧。他們注意力時間更短,也更喜歡追逐的遊戲,要更有耐心和方法,才能讓他們靜下來,讓孩子開始喜歡閱讀,並培養閱讀的習慣,成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對我來說都是非常特別的經驗。

    雖然,這次來看診人數並不多,但是我總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還是能夠幫助到一些人,這樣就足夠了。我們雖然無法做大事,但是我們能以大愛做小事。


    另外,我也看到偏鄉缺乏資源和交通不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弭平其中的差距。這世界上有許多的人默默付出,令人相當欽佩。我們所做的事情雖然有限,但世界還是有可能因為我們小小的行動而變得更美好。



    「人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你躋身到什麼樣的地位,而是在於你彰顯了什麼樣的價值信念。」我們是多麼幸運擁有一切,有多少人,一輩子儘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命運,更令我想將這份幸運,傳遞給更多人。
     
     
     

  •    

    • 團膳組義工正在準備午餐

     

    一輩子南丁格爾 從未忘記初衷

     

    黃緯庭 / 護理師

    每年,都會習慣性地買一本新的手札,在第一頁寫下今年的目標與願望。2017年也不例外,一直以來,都很想參與義診,終於,今年,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付出行動,去做完成早就埋藏在心裡面的願望。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想要參與義診?其實,我真的也回答不出,到底為什麼。只知道心底有一個聲音與力量,一直驅使著我去做這件事。 

    從我成為護理人員的那一天,一直到我離開臨床的那一刻,我都沒有忘記初衷。只要行有餘力,就要做對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多少,能幫助多少人?但我知道,做就對了。

        
    其實,今年是我最忙的一年,但我還是把這件事情排進了我的年度目標,並且告訴自己,無論多忙都要去做,因為我知道,這是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對的事情,就放手去做吧。

        一月初,我收到了路竹會寄來的報名成功mail,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真的是太開心了。

    這樣的期待心情,持續到出發當天,既緊張又興奮。第一站,來到苗栗縣泰安鄉司馬限部落,我覺得自己好幸運,當天山嵐很重,在空氣好、氣氛佳的環境中義診,心想著,「怎麼那麼浪漫呀。」
     

    • 黃瑩玉牙醫師正在為部落居民治療牙齒
     
     
    跟著林念穎醫師一起家訪,無法下床的原住民朋友。林醫師也是第一次義診,我們倆就像去探險的小夥伴一樣,既忐忑又興奮。可用的資源有限,但我們依然努力的去解決所有病患的問題,希望用自己所學的專業,搭配著手邊資源,達到最大的幫助。

    第二站來到天狗部落,一個海拔約1000公尺的偏遠深山部落,物資與醫療資源匱乏,孩子們都很天真,但教育是很大的隱憂。經觀察,老人家都是慢性退化疾病,年輕人,似乎都是無法融入都會生活,回到部落的。

    每一戶的家訪,走進去,總是一股刺鼻的酒精夾雜尿騷味,老人家因為失智退化,永遠搞不清楚自己說什麼,年輕人醉茫茫的始終答非所問。我們只能靠著自己的專業,去判斷醫療問題後,給藥與衛教。

    我們的能力有限,但只能盡力做好,這裡,好像是被社會遺忘的角落,但我不會忘記他們。

    第三站的大安象鼻部落,與隔天的士林部落,幾乎呈現雷同的狀況。內心有了很大的衝擊與感嘆。

    有個特別的插曲,也在我生命中,留下了特別的回憶,一個很特別的感覺,這輩子應該怎樣都沒想過,會在警察局洗澡。但,我辦到了!我真的跑進警察局,跟警察伯伯借浴室洗澡。太妙了,又不自覺的嘴角上揚了起來。

        結束這趟義診,我告訴自己,無論再忙再累,都還是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感謝老天對我的疼愛,我真的覺得自己超好運、超幸福的,看到這些偏鄉部落,我更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        

    •  石芳萍護理師教導當地孩童正確CPR急救順序

     

    志工樂於分享 開闊我的視野

     

    馮毓涵 / 義工

     

    認識路竹會,是因朋友間的口耳相傳,參加路竹會的義診活動,是因家人的邀請,跟著來參加。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義工活動,原本以為義診活動,主要是醫護人員為主,但實際參與後發現,義診活動更大的意義,在於「陪伴」及「分享」,即使沒有醫療背景,所以只要有心,也能透過自己的專長,願意奉獻時間與精力去幫助別人。

    在都會區的醫療服務十分發達,即使是許多偏鄉,也已被劃分為鄰近大醫院或衛生所的責任區域。雖然,我們的行動無法持續追蹤病患,但卻能在需要的時候,掌握黃金時間,及時發現病患的需求及病症。
     
     
    •  馮毓涵義工正在發送物資給當地孩童
     
    義診,除提供醫療服務,就是與他們聊天,和他們玩遊戲,陪伴孩子閱讀,為他們剪頭髮,提供他們所需的生活用品,在田野調查中與社工關懷探訪中,找到一些被遺忘的角落,希望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好。

    每個人參加義診活動,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都會發現,前來參與的夥伴們,大多有共同的特質「熱衷享受當下的事物、樂於分享自己的所知」,會想著如何讓事情處理得更好,可以說物以類聚。

    路竹會有個令我訝異的地方,就連旅行社出國旅遊在出發前都會有行前說明會,但是路竹會在義診出團前,沒有行前會議,但是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大家都十分有規律,不僅車隊車輛依照編號有順序的行駛,到各個部落時,各組人員會迅速將自己負責的器材與人員定位。
     
     
    •  劉彩雲義剪(左1) 、賴麗琴義剪(左2) 正在為當地居民理髮
     
     
    義診結束時,也會有秩序地協助環境整理,資深義工帶著小菜鳥分享經驗,每個人也在每次作業中互相幫助,慢慢發展出一種規律與默契,無形中整個團隊一直在進步。

    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認識了路竹會,也認識了一群樂於分享的人,讓自己眼界更開闊,發現所認識的世界只是狹小的一部份,自己所知道的資訊是如此淺薄。

    世人各有奇才,期望透過參加志願服務的機會,有機會可以認識更多人、聽到更多故事,也能隨著路竹會的足跡,到國外走走,增進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也可以過得更好,也有機會服務人群。
     
     

  •       

    •  鄭惟仁醫師(左1)  為部落居民看診中、馮毓蓁醫學生(左2)見習中

     

    不管山高路遠長 關懷需傾聽與陪伴

     

    馮毓蓁 / 醫學生

     

    以前我就常參加偏鄉或海外的志工活動,進入後醫系後,開始想要結合所學與興趣,那就是參與義診團,因而向路竹會報名。

    仁愛鄉力行產業道路號稱是「台灣最險惡的山路」,當地力行、翠華等村落路難行,醫療更是難以進駐。開始時,我以為部落的交通不方便,如果有義診活動,村民們應該會很熱絡參與,實際了解後發現,原來每個深山部落,都有各家醫院主要責任醫院巡迴醫療,由責任醫院統籌並派遣人力及資源至偏鄉離島。

    南投縣是全省「無醫村」偏多的偏鄉山區,下山就醫,對偏遠、路況不佳的老年患者而言難如登天。但我觀察,不像以往所認知的,台灣偏鄉醫療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匱乏。例如這次南投的部落裡,最常聽到的就是台中榮民總醫院,和地區醫院互助啟動遠距或巡迴醫療。埔里基督教醫院也會定期出動X光巡迴車深入仁愛鄉各部落,免費幫村民做X光巡迴和癌症篩檢。
      
     
    • 曾俊鎰醫師(右1) 為部落居民看診中、馮毓蓁醫學生(中) 見習中

    我開始觀察每名來就診的病人,大多可以分成兩大族群:一種是真的身體不舒服來就診拿藥,大多以年輕至中年人且男性居多;另一種,說了很多病症後,開始希望與醫護人員閒聊,以老年且女性為主。

    我便開始思考,可能有兩種原因: 一是,由於青壯年人口外移,老年人能夠說話的對象少了;二是,在傳統社會,女性的地位仍是處於低位,在家裡說話沒份量。例如,有位太太向我們抱怨說,她先生不喜歡她來就診,她是趁先生不在時偷偷跑來的。

    • 曾俊鎰醫師(左) 為部落居民看診中、張曦方醫學生(右) 見習中
      
    我漸漸體會參加義診團的任務,除了可以提供準確或實用的醫療診斷及處置外,更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陪伴。以往,我擔任志工是去陪伴孩子,現在我陪伴的是長輩,他們實際需要的是傾聽。我很開心自己有機會,更進一步去認識台灣偏鄉醫療生態,也在觀念上獲得轉變。
     
     

  •   

    • 牙醫車全體大合照  (左至右)黃瑩玉醫師、邵瑄宜牙助、林榮慶義工、莊于賢牙醫學生、陳柄世醫師。

     

    沒洗澡證據漏餡 認識路竹會好幸福 

     

    莊于賢 / 牙醫學生

    在學校的口腔衛生服務隊畢業後,我就下定決心,以後,若有機會,就要參與國內義診。在成為實習醫師前,我報名路竹會的苗栗義診。
     
    3月10日,結束牙周病科的見習後,我急忙帶著午餐,上國光號前往台北。經過6小時,我從溫暖的高雄,來到了下著雨,冷颼颼的台北。
     
    我同學Amy,騎著腳踏車來接我,好幸運有她,開啟了我第一次的路竹會義診。3月11日,凌晨2時,雨停了,台北一樣冷颼颼,Amy陪我一同前往台大門口集合。一開始,家人、朋友總不放心,一個女生獨自從高雄到台北,要在2:45集合,不會被騙吧? 
     
    不過,一走到台大門口,便看到兩排的汽車,上頭已貼好編號,聚集了好多人,我倆都嚇一跳。完成報到後,凌晨三時整,我坐著陳世平大哥的威風BMW出發了。
     
    以前參加口衛隊,我們都租黑色9人座的車子,遠遠一看就知道是一列車隊。這次義診,車隊都是車隊義工們自己的車,一共20輛的車子,大小外型各異,遠遠看,誰知道我們是拂曉出擊的服務隊呢?
     
    底下還有無線電的秘密聯結呢,想到這裡,心還是暖暖的,就是這份愛心,集合四方的大家,一起同心來偏鄉服務。
     
    我的工作是見習牙醫師,以前口衛隊時,能衛教、能家訪,但沒有適當的器械提供醫師治療環境,總覺得缺了什麼。這次參加路竹會,第一次看到口腔醫療車,治療器械應有盡有,內心興奮極了!而我在牙醫車裡,主要工作就是幫忙學長姊看診。學長姊都是義診經驗豐富的醫師,一邊跟診,還能一邊聽到世界各地的義診小故事,吸收好多義診的經驗值! 
     
    路竹會服務的部落,都是每年定期去的,這些部落裡的居民口腔狀況,都遠遠比以前口衛隊去過的部落好。雖然,不知道是不是跟地區性有關,但路竹會多年定期的義診,也一定有幫助。
     
    以前參加口衛隊時,最喜歡家訪,所以有點羨慕田野調查的義工,能主動出擊走進部落,但又同時也想參與牙醫車上的義診,好想魚與熊掌兼得!也許下次可以想出一些好方法,例如,加入田野調查隊的家訪,家訪同時,還能順便口腔檢查,成為「田野口檢組」。
     
    這次的義診,包含車隊義工、醫師、牙醫師、護理師、藥師、理髮師、廚師、還有義工、醫學生共65人。大家雖然不認識,一但義診開始,大家就各司其職,我對每個人都充滿崇敬的心。
     
    尤其是車隊大哥們,好多人都是路竹會長期的義工,總是要克服著瞌睡蟲,把大家平安帶到目的地。理髮部劉蘭金阿姨,總是手起刀落的剪著頭髮,看到椅子上總是坐著需要義剪的居民,心裡也好希望牙醫車跟理髮部,生意一樣好。
     
    廚房總是最忙碌的,貪吃的我,總是趁煮飯時繞過去,偷聞偷看今天又有什麼好料。我義診那天晚上睡覺前,手上都還留有手套的味道,那可也是我認真參與的證據呢!(但也可能是沒洗澡的證據)。
     
    這次的義診,真的很感謝牙醫車的夥伴們,黃瑩玉醫師、陳柄世醫師、牙科好夥伴邵瑄宜,還有最最疼愛牙醫車的307林榮慶(杉林溪)伯伯。另外還有可愛的護理師陳佳勳、陳菀婷,最認真教學CPR的曹宇彤,以及「雙陳」-陳世平與陳家賢大哥。能夠參與路竹會認識你們,真的是很幸福。
     
    回來後,看著路竹會之前的照片集,看到了好多熟悉身影。好多人都是路竹會的長期義工,我真是非常佩服,也突然覺得,好可惜沒能好好跟各個工作的夥伴好好認識。希望有機會,我能再回到路竹會,不管是以什麼身分,為這個社會多奉獻一些!
     

     

  •  

    燦爛的笑聲 響徹司馬限部落

     

    劉蘭金 / 義剪義工

     

     我是義剪義工,把自己所學發揮專長,讓被需要的村民整理三千煩惱絲,精神也清爽起來。當我收到路竹會的通知單,我興奮的睡不著覺。報了很久的義工,終於讓我如願以償,比中樂透還高興。


    3月11日清晨還下著雨,兒子開車,與先生一起送我至報到地點集合,分配好車子,我是坐002車,車隊志工黃凱倫學長非常的親切,化解了我忐忑的心情。


    清晨3時準點出發,趁空擋好好補眠。6時到達第一站「司馬限部落」。清晨的空氣真好,村民還在睡覺,我們同伴就在外面等候,我順便就在附近認識一下環境。9時開始義診,村民也陸續來到,義工們各自展開自己的工作,伴讀的義工,很努力認真的講故事給小朋友聽,孩子們的笑聲不斷,就像天使般燦爛的笑容。


    12時結束義診,大家收拾好工具與裝備,打掃好環境。廚房義工已經把飯菜都準備好,尤其是主廚陳金燦大哥,將一般食材像變魔術一樣的,烹煮出好味道,大家肚子都餓了,在總務羅瑞鳳的一聲令下「開動」,大家開心的吃著午餐,準備下一站義診的體力。


      第2站我們前往「天狗部落」義診,其中無線電台號「杉林溪」的學長林榮慶,非常幽默不時講笑話,讓大家放鬆心情。第3站「象鼻部落」在活動中心夜診,9時結束義診,突然有驚喜,大家一起為3月份壽星唱生日快樂歌,讓山區的夜空,充滿歡笑與祝福。吃蛋糕後,各自休息,夜宿象鼻國小。


    我第一次帶睡袋,打地鋪睡覺,可能白天忙了一天,很快就睡著了,而且非常好睡,連隔壁同伴的打呼聲,都不影響我。早上6時起床,吃完早餐,9時到「士林部落」義診。

    心肺復甦術CPR的義工,很認真的教導村民如何急救,這是最後一站義診。吃完午餐後,整理行囊回台北,結束兩天的義診行程。


        參加義診,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偏鄉醫療的不便,村民們也很熱情的送來一大箱白蘿蔔讓大家加菜。在「士林部落」義診時,看到迎娶車隊,後來有村民來義診時,說要去喝喜酒,她也跟我們說今天人會很少,全村的人都跑去喝喜酒了。


    學姐也說,這次是義診最輕鬆的一次,開玩笑地說,是託我的福。感謝路竹會給我機會增長見聞,及服務民眾,期待下次再相聚。

     

     

     

  •  

     

    素昧平生的夥伴 一起在角落發現愛

     

     陳菀婷 / 護理師

     

     還記得專科時期,有次到陳姿妃老師家聚餐,看到家中擺有許多老師參加路竹會國外義診的照片及經驗分享,那時有個小小的心願在心中萌芽,期許未來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發揮在世界不同角落,盡我所能給予愛。


    很幸運的,在初次報名參加路竹會就錄取了,原以為參加的醫療人員會佔多數,後來發現,後勤的車隊義工及團膳義工們人數不少,且在醫療團中,發揮舉足輕重的角色,可見,一個成功的醫療團隊,不是僅止於醫護人員的付出。

        這些幕後英雄,讓我們在兩天的活動中,路途平安順利,三餐都是美味的饗宴,加上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可以說在這兩天的活動中,收穫遠比付出的還要更多。

        苗栗縣泰安鄉與我服務的臺中市和平區,只有一線(縣)之隔,同是原住民部落與泰雅族居民,讓我覺得更親切與熟悉。但比較不同的是,台中和平區以出產高單位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為生(高山茶、雪梨、水蜜桃、甜柿、蜜蘋果),而所到之處的苗栗縣泰安鄉部落,較少看見農特產品,部落居民也以孩童與長者居多,在相對物資與醫療資源貧乏的山區,更讓人擔憂的是,年幼與長者的照顧問題及經濟狀況。

        「生活習慣」是影響一個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改變部落文化與推動預防醫學,是我在原鄉服務的最大感觸,大家盡己之力把健康送上山,藉義診拋磚引玉,也期待居民們能重視健康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微小,但眾人的力量超乎你我想像,短短的一天半時間,雖素昧平生,但志同道合的聚在一起,不分你我的完成任務,十足可貴。期許自己的第一步能持續往前,在不同的角落發現愛,並給予愛。
     
     

     

     

  •        

    • 藥局義工團體合照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的禮物

     

    李怡佳/藥師

     

     

     關於這14天的一切,很難用簡單的文字形容,唯有親身經歷過,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故事,希望這篇心得是個「引」,讓想嘗試卻未行動的你們,踏出最重要的第一步吧。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每個來非洲義診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身為醫院的藥師,往往因日復一日,不變的繁重工作量,漸漸失去對工作的熱忱。踏出舒適圈看世界,可讓自己重新思考專業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歷經30多小時的飛行,我踏上非洲大陸,眼前所見的非洲,與想像中的不同,沒有野生動物,沒有大草原,取代的是飛揚的塵土與擁擠的人潮。奈及利亞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與礦產,但因貪污嚴重,石油出口並未使國家帶來財富,反而是普遍貧窮,人民生活過得很掙扎,花錢看病,是一種奢侈。

    這次義診地是東南部的克里斯河州(Cross River State),一個瘧疾盛行,路面坑坑疤疤,塵土飛揚,房屋簡陋的地方。

    義診團隊包含西醫師、中醫師、牙醫師、藥師、護理師、醫檢師、醫學生及支援的義工共30人。我們兩名藥師,主要負責西醫與牙醫的藥品調劑及發藥,事前整箱就是個挑戰,對未知的國度如何決定藥品的品項就是種考驗。感謝資深藥師學長的事前叮嚀與經驗分享,讓我們在出發前,已有初步的熟悉。

    即便如此,國外病人數的爆量,與國內的病人數相差甚遠,第一天的義診不外乎手忙腳亂。這天來了將臨盆的新手媽媽,幸運的是團裡恰好有婦產科醫生能協助,在藥局忙碌之餘,仍期待著小生命的到來。

    當我有空休息喘口氣時,已是3小時後,難過的是羊水在一天前已破,小生命沒能來的及看見這世界,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生與死。
     
     
      
     
     
     

     

    • 李怡佳藥師為病人講解用藥方式
     
     
    在奈及利亞,一個家庭生4、5個小孩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有幾個能活到最後只有老天知道,常常看著媽媽帶著一家人來看診,大的牽小的,小的揹更小的,最常遇見的名字是: Sunday, Mary,Joseph等。有的小孩甚至沒有名字,只能靠手上的編號來辨識。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的禮物」,這天,一位媽媽帶了4個孩子來領藥,她幫孩子取了個特別的名字,分別是Godhelp, Godsave, Godbless, Godgift,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長大。
     
     
       
     
    • 李怡佳藥師與God family合照
     
    每當我們到一個義診點或醫院,外頭早已擠滿前來看診的民眾,對於可能是一輩子唯一的免費看診,誰都不想錯過,每天發生插隊與衝突,面對每個渴望的眼神,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看完前來就診的人,因為,有些人天黑就在這裡等待。

    這天,因為秩序大亂一度停止看診,我們甚至被包圍,待大家情緒穩定後,試圖在混亂中找尋秩序,一個一個看完診、領完藥回家,最後看了700個人次左右,雖然身體很疲累,但內心卻很滿足,尤其是面對他們感謝的眼神。
     
     
     
     
     
    • 看診人潮
     
    奈及利亞雖是英語系國家,但仍保有各種地方語言,人名的發音與書寫,對我們來說是個困擾,常因錯誤的發音無法發藥,好在當地人幫忙寫藥袋名字,及適時的翻譯,讓流程更流暢。

    藥局除調劑大人的藥品,還得應付一次好幾份的小兒磨粉,沒有機器的幫忙,回歸最原始的人工,是技術與速度的考驗,更是驗收所學最好的時機。透過與醫師面對面的討論正確用藥劑量與用法,在藥物用罄時的替代藥與應變措施,每一刻都是一種成長。
     
     
     
     
     
    • 李怡佳藥師(左) 梁倩與義工(右) 與當地翻譯義工合照
     
    我們低估了這裡瘧疾的盛行率,備藥在第一天幾乎用罄,第二天,在當地藥師幫忙下,備足抗瘧藥以便應戰。由於水資源不足與過濾系統不完善,這裡普遍存在寄生蟲疾病,慶幸的是,這些疾病都能靠藥物改善。

    無奈的是,很多疾病的拖延,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看見一位全身明顯燒傷已久的病人、我看見腳已感染潰爛的病人,只能給與簡單的處理與抗生素、我看見肚子腫如孕婦的子宮肌瘤病人,我看見更多生命的無奈與不公平。
     
     
     
    • 李怡佳藥師為病人講解用藥方式
     關於這8天的義診,其實,我們對病人能幫助的不多,一天面對300至400百名病人,在有限的時間與環境下,我們只能給予短暫的藥物治療,卻無能為力後續的照顧與觀察,甚至無法得知藥物最後的去處,是不是遭到別有用途。
     
    但這個團隊,透過醫師護士與藥師間的彼此尊重與信任,給予即使不是最好,卻是最真誠的醫療救助。我們能做得僅僅是這樣!
       
    • 藥局分裝藥物情形
     
    相遇     就是一種緣分
     
    晚飯後,大家分享著自己的心得,同團資深的前輩們總說著,佩服我們年輕人的勇氣,與犧牲自己的假期前來奉獻,我總是笑笑的說「謝謝」。但其實我心裡真正佩服的是,在經過社會各種磨練與考驗後,仍能保持赤子之心,沉浸在幫助別人的快樂中,願意將自己過去的經驗奉獻在這塊土地的你們。

    人的一生,能有幾次生日在非洲渡過,覺得自己很幸運,有能力幫助別人,認識一群熱血的夥伴,謝謝大家特別在非洲幫我過生日,雖在忙碌中度過,但樂在其中,會是一輩子很重要的記憶與養分。
     
     
     
     
    • 李怡佳藥師與團員一起慶祝生日
     
    若問我這趟義診學到了什麼?人的力量其實很渺小,很多事我們無能為力,但就算是如此渺小,我們也應該用一點力量來改變,讓人生故事更精采,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並用更謙卑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一趟義診的成行,要感謝的人非常多,除事前規畫的工作人員,更感謝的是在奈及利亞的台商們,這14天來全程的陪伴與協助,對大家的照顧更是澤深恩重,是你們讓我們無後顧之憂的專心義診,「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即使身處奈及利亞,我仍看見了這片風景。 
     
     

    照片提供: 羅光廷 義工

     
     
      

  •       

    • 義工團體合照

    在奈及利亞三角洲 荒野漂流

     

    潘逸軒/護理師

     

    經30小時飛行,我終於再次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回想在非洲兩星期的日子,那些精彩壯麗的經歷,歷歷在目。所以,想寫篇文章,獻給每個正在追求夢想的人。並且,也向故事中的人致敬。 


    跟每個旅行一樣,參加路竹會的非洲義診,也有它的起源故事。
    這個故事以我個人過去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但隨著時間推移,對原先的初衷,有了不同的闡述。

    比較常解釋的版本,是我在學生時,讀了一些故事,有關於醫療人員在經歷戰區難民營的洗禮後,回到原本的國家的醫院中,與體制發生衝撞。

    讀完後,就開始尋找關於人道援助的相關資訊。後來,才逐漸立志成為人道救援人員。

    路竹會是台灣有能力大規模醫療救援的組織之一,到2016年為止,它在超過40個國家執行過義診服務,包含難民營、饑荒、傳染病所苦的地區,提供免費的醫療關懷。除國外,國內義診也累積300餘梯次,即便是在醫療相對先進的台灣,每個月仍在偏鄉舉辦義診。

    此次國外義診,是在奈及利亞的南部三角洲地區。那裡存在許多營養不良和多種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問題。奈及利亞北部,也存有著武裝衝突等人道危機。雖然北方衝突的問題是現在進行式,但奈及利亞的內亂卻在20世紀時就已經存在。 

    1968年,奈國東部的比亞夫拉省爆發獨立戰爭,一群年輕的法國醫師前往當地的紅十字會醫院工作,深受了眼前景象震攝:數十萬名兒童由於營養不良而瀕臨死亡,他們相信自己正在見證一場大屠殺。

    儘管紅十字會強烈要求志願者謹言慎行,但法國醫師的領導卻無法保持沈默。於是,怒扯下袖子上的紅十字會臂章,並公開抨擊奈及利亞政府。回到法國後,1971年,醫師和記者組成無國界醫生組織(法語: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英語:Doctors Without Borders,簡稱:MSF)。 

    我們路竹會的任務,是為南部的民眾提供醫療服務,試圖緩解當地居民存在已久的健康問題。根據路竹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當地的瘧疾、利什曼病(英語:Leishmaniasis,是一種由寄生原生動物利什曼原蟲造成的疾病)等寄生蟲疾病很盛行、也普遍營養不良。直到去年,都還有拉薩熱(Lassa fever、由拉薩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熱)的疫情傳出。外交部將奈國的旅遊警示燈列為紅燈,等級和正在內戰的敘利亞一樣。 

    在規劃義診行程時,路竹會派一組成員到奈國調查,評估當地的醫療需求,幾天後,外交部寄了一封公文到路竹會辦公室,內文直截了當告訴負責人:「不要過去。」

    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結束,在成員調查結束,回國後,路竹會會長劉啟群又和外交部協商。經歷一連串的遊說後,我們這些志願者,才能齊聚一堂。

    二月的奈及利亞,正處於悶熱季節,雖距離5月的雨季還有3個多月,但西南季風將撒哈拉沙漠的沙粒,吹向這個國家,城市籠罩在沙塵暴中。

    一般來說,出國旅行通常是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體驗舒適美好的假期,但對我們而言,這並不算假期。

    有人會將到偏遠從事援助視為英雄行為,冒危險去協助窮困和受苦的人,是種苦行。現實沒那麼簡單,會願意利用自己的休假期間去義診,通常都會有屬於自己個人的理由。 

    雖然被詢問的頻率高的累人,還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將動機解釋清楚。但無論回答的理由是什麼,幫助別人的欲望,幾乎會激勵到路竹會的每個人。

    醫療,需要團隊合作。大多數人認為,只需要有醫師和護理師就夠了,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我們需要各種專業人員,以及後勤支援才能成功義診。 

    團隊中,有志工、醫學生、藥師、西醫師、中醫師、醫檢師、護理師、牙醫師等,每個人都懷抱熱情來到這裡,我們都在同一條小船上 。

    張永生醫師是位老練且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師,曾參加多次路竹會國外義診。他將醫療器材背在背後,走入奈及利亞三角州的一家迷你醫療中心。今天,我是跟診的護理師。 

    早上,吃完早餐後,我們便前往當地州政府,和州長開會。之後,便前往義診地點開始任務。路竹會試圖將台灣的醫療人員,和當地的需求配對,但有時還是會出現許多狀況 我被分到了婦產科,這其實有點詭異,在台灣,因文化因素,幾乎不會有男護理師會從事婦產科的護理。

    當地沒有婦產科醫師駐診,懷孕的婦女及其他民眾,也沒有足夠的錢去看醫生。因此,我們的工作變成了全科醫師與護理師。從小孩子的疝氣到老年人的白內障,我都得要去處理。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後來的達成默契。

    張永生醫師與我決定,當他遇到需要去檢查室去檢查病人時,他會把病人帶走,我就接手先替問下一個病人病史、做身體評估,然後再向醫師報告。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一般來說,檢傷護理師會依照病人狀況,將病人分到內科或外科,駐診醫生看完病人後就會開藥,然後,護理師負責執行醫囑。

    但來診的人數高達數百人,這在台灣急診室也見的到。過去,在農曆新年期間,一個白班就能有239名病人掛診,但當時我所屬的急診,會有62名的護理師編制,15名急診醫師,及住院部各科醫師、護理師的支援,還有獨立急診藥局及檢驗科在運作。

    如今我們只有8名護理師、3名醫師、3名中醫師、2名藥師、2個醫學生、2名牙醫、1位醫檢師及8名後勤支援的義工。這就是我們全部的人力。 

    因此,我們必須在物資人力缺乏的情況下,盡力而為。這意謂我們必須打破規矩。接力看診,就是其一。在開始看診一小時後,檢傷處跑來告訴我們,有位孕婦已經臨盆,要生產了,現在被丈夫開車載來。 

    做陰道內診時,產婦的子宮頸已經開9公分,但羊水24小時前就破了,張醫師評估胎兒很可能危險了,便與當地的醫療人員推到手術室治療。量孕婦的血壓很高,我不禁擔心會有子癲前症,所以先放留置尿管觀察尿液狀況,張醫師用簡易的超音波掃描器觀察胎兒狀況。之後進行了一連串治療,建立靜脈輸液、施打催產素。
     
     
     
     
     
     
     
    • 潘逸軒護理師為產婦做生產準備
     
     
    產科是所有護理領域中,我最不擅長的科別,過程中,我很常會不知所措,所以很仰賴助產師學姊及當地醫護人員,在告一段落後,我們便回去原本的診間繼續看診。

    結果,我們一共治療了超過200名病人,在結束後,我全身充滿汗水走出醫院,外頭不遠處有很多孩子在玩耍。 

    我想著最後張醫師對孕婦說的那句話: 「胎兒沒有心跳了,已經沒有什麼我們能做的了。」 

    之後我們便走出手術室。讓當地醫護接手, 不知道那位孕婦現在在想什麼? 我認為,永遠也想不到答案。轉身離開後,看到原本我們看診的一個哭鬧的孩子,現在已經不會哭了,被媽媽牽住的手,還握著我們送的糖果,向遠方走去。
     
     
     
      
     
    • 媽媽牽著小孩來看診
     
    疲憊的內心因為這幅景象得到平靜。 

    在生死皆有命的世界,我們只是試著去幫一點忙。除接生新生兒外,我們也進行過幾例外科手術。

     
     
     
    • 潘逸軒護理師與陳俞志醫師為婦女準備清創手術
     
    有位婦女因癲癇發作倒在火堆中,右腳有大面積灼傷,當她來看診時,傷口已經開始結痂、壞死,如不清創,最後可能就會感染、截肢。因此我們在取得病人家屬同意後,便開始清創手術。
     
     
     
     
    • 潘逸軒護理師為婦女處理傷口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在南部三角洲地區,各處展開巡迴義診,這段期間,我負責的職位是檢傷分類。

    這是針對面臨大量來診病患時,由護理師負責評估病人病況嚴重程度,及安排科、看診順序,也是急診室工作崗位之一。 
     
     
     
     
    • 陳俞志醫師實施清創手術中
     

    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雖是英文,但全國充斥數百種的方言,且地方人民的教育水平不高,因此我在問診上,充滿許多障礙,有時病人講了一大串的方言,我卻完全無法聽懂,只能用英文單字,去推敲、紀錄他的意思。 

    挑戰的地方並不只有問診,測量生命徵象也變得麻煩多了,我們隊伍準備的電子血壓機,在轉機的過程弄丟了,只能用傳統的水銀血壓計,雖然傳統的最精準,但測量時間相對費時,同時也會花費許多力氣,久了,手腕就會變的特別痠。

    另外,可測量體溫的腋溫計沒有校正好,量出來的體溫都只有34度,實在很難正確評估病人的體溫,所以我很難測量到病人完整的生命徵象。
     
     
     
    • 潘逸軒護理師為病患測量心跳血壓
     
      
    • 當地警察維持排隊秩序
    最令人難忘的是,當病人太多時,容易出現插隊,這候就很容易引起暴動。有一天,在檢傷病人時,病人群從外側衝了進來,我似乎要被踩死。最後,仰賴大家及警察的幫助才順利平息。

    雖然,當時很嚇人,但看到這樣的景象,不禁令人鼻酸,這裡大多數人都沒有錢看醫生,很多人一輩子可能就看這麼一次醫生,那一次就是我們。
     
     
     
    • 義工提醒居民排隊不要推擠
     

    我曾抱持著要走入苦海,解救蒼生的信念來到這片土地。但後來才發現,地獄實在太大,救不完,內心實在疲憊不堪。

      我經常在想,我們在物資這麼缺乏的環境,用這麼有限的能力,去試著幫助當地居民,究竟能解決多少問題? 

    雖然帶著這樣的疑問,但我們依然持續義診,某天晚上 我疲憊的躺在床上閉眼休息。腦海浮現小時候讀過的故事。

    有一個有名的海灘,聞名的地方在於,每天的海浪潮汐會帶來許多海星,每當海星被留在海灘上,就會漸漸被太陽曬死,成千上萬的海星屍體,便成為當地的奇景。 

    有一天,沙灘出現了一個小男孩撿海星,然後,再一個個丟回海裡。一位老先生看到了便說:「小弟弟,你看看,這整個沙灘的海星,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並不會改變什麼?」小男孩指著手上的一隻海星說:「我知道,但對這隻來說,就造成不同的命運。」說著便將它扔到海裡。 

    我無法拯救每個人,但我或許可以專注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哪怕只是簡單、微小、深刻的事情。 

    回來後,許多人都來問我在非洲發生的故事,一開始,我會鉅細靡遺的告訴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他們的眼神開始空洞了起來,不是因為他們興趣缺缺,只是這些事物離我們生活的社會太過遙遠,後來,我決定總結這些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個護理師,在醫院工作了幾年,然後跟隨醫療團去了非洲義診。在那邊經歷很多事情,義診結束後,他回到了家,不管之後再做了甚麼,回到醫院工作,跟家人團聚、和朋友聚餐,愛一個人。 

    他的靈魂都會有一部分遺留在那處,回不來了。而在那個國度所遇見的人,救活的和沒救活的,他們永遠會成為生命記憶的拼圖。 

    我們,依然在荒野漂流。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