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路竹會
本日到訪人數:1493
累積到訪人數:14261327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文章集 > 非洲人看台灣義診: 富足社會的困境

非洲人看台灣義診: 富足社會的困境

Bookmark and Share

 

179th  趙益昇/健仁醫院住院醫師
 
山下對外的唯一路徑已經被路旁的落石掩蓋,所有人都緊張起來,連絡後,才得知十點半會開始整修,大家都覺得忐忑不安....
 
 

過去在非洲的一年裡,義診是工作與生活的一部份,除了把醫療資源送到一無所有的非洲鄉民手上之外,更期待這些短暫的治療,能解除他們身上的苦痛,這也是我在非洲一年裡最快樂的時刻,有時還有一、二十分鐘的閒暇,到鄉村的角落走走,看看真正的非洲生活,與耆老們聊上幾句。非洲環境真是太差,常見的肌肉酸痛、拉肚子、皮膚感染永遠像是潮水般湧來,一輪輪的義診,對村民而言,好像只是短暫的安慰劑,疾病依舊發生,病痛仍然持續。
 
即使現在已經離開非洲半年有餘,種種在非洲義診的點滴,依然烙印在心頭上,也想看看台灣的義診,是什麼樣子。而此時,很容易就想到自學生時期就享盛名的路竹會,在台灣各個鄉村或是被忽略的角落,提供醫療服務。所以在六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日特地請假,要去見見台灣的巡迴醫療與路竹會的盛況。
 
義診之前,已經下了好幾天的大雨,透亮的天空少見,也是奢望,當天趕早,到了南部的集合點──屏東九如交流道時,機車與人早已濕漉一片,好不容易才找到義工們享用早餐的麵店,只覺得這些人雖素未蒙面,似乎也洋溢著新鮮與沉穩的氣氛。與聯絡人溝通過,上山的車位很快就安排好,我對同坐一車乘客的來歷感到訝異,除了親切的車掌夫婦之外,一是埔里榮民醫院的泌尿科醫師,另一位是美國的大學生,她也去過非洲服務過,但作的計畫倒是大異於醫療援助,能和別人聊聊非洲倒是相當開心,尤其是車外漫著一片堅實的雨幕時。
 
台灣與非洲義診比較 
 
到了第一站泰武,當地剛巧也有醫療巡迴團正在進行義診,心中頓時一驚,其實這裡也不是全然欠缺醫療資源, 那我們這樣冒然跑來的目的是什麼?暫且丟下眼前的疑惑,先幫忙下貨、擺開場地、熟悉動線、安置電腦設備與人員,等村裡廣播過兩三次之後,幾位老太太和小朋友來了,先是掛號、拿個人病歷紙、依序決定看診診別,分別是內外科與牙醫,病人拿著病歷紙,登記基本資料,包括姓名、住址、出生日期、身分證字號和血壓心跳,就可以到醫師處看診。在醫師診察、詳問病徵、做出臆斷、提出診後指示後,就可以到下一站。有一些病人會接受抽血或檢查,然後等候檢驗結果,再回醫師診處,最後所有的病人再到藥局領藥。
 
給藥的程序為先由掛號處在電腦登入資料,醫師也接手輸入診斷資訊,最後在藥局處印出藥單,整個過程皆由無線網路串聯在一起。在泰武的大雨中,我看了幾個病人,了解這個流程之後,其實讓我相當驚訝──台灣所做的義診,水準其實沒有比非洲做的好到哪裡去。這樣的義診就在僅有接近二十位病人中落幕,大家也移師到可以一覽山巒與煙霧的咖啡店哩。午餐相當有水準,儘管是自備廚具與食材,但是所煮出來大小菜肴不比山下失色。
 
 

綴著紛紛的雨絲,我們往下一個村落前進,僅是些曲折迂迴的山徑,與泰武相距雖不遠,但還是花了些時間才到達「大後部落」,這裡比泰武小,直接就在頭目家門口前的天棚下,搭起攤位,但我們還是各盡職責的把每一個攤位擺出,還要躲避週遭隨時都有可能滲入的雨簾,病人也不是很多,幸運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並不適合使用電腦輸入病歷資料,我們直接把病人資料與看診處方寫在沾著雨滴的病歷紙上,當雨霧自山谷襲來時,周遭頓時陷入嘩啦嘩啦的大雨之中,所以來就診的病人也不多,所能送出去的物資與贈藥也較少。頭目家的小孩很自然地變成我們的焦點,照相或是看著他們手上、脖子上頭目後代的飾品,少有這樣的機會與魯凱族做這樣的接觸。大夥由雨中與佈滿許多瀑布的山谷中,出發到我們晚上的義診部落──「大社。」
 
「大社」有個有頂蓋的籃球場,這是我們停車與休息的地方,一樣先是安置好每個攤位,大家也都訓練有素了起來,指揮漸漸顯得不必要,但是受限於大雨,加上當地教堂有活動,晚上九點之前都沒有病人,但是各個團員倒是抓好機會彼此認識,交換當下與平日生活心得。「等待」在團員間的熱絡裡並不顯得漫長,晚餐的菜餚也是相當補充體力與食慾,在山裡的工作也顯得平常,辛苦倒是不會。晚上的廣播播放著晚間新聞,說是台灣壟罩在大雨之中,雨量最大的竟是我們的所在──「三地門」。等到九點,教堂活動結束了,但也僅有稀疏幾人前來。我們在籃球場隔壁的活動中心裏,安排好床位後,大家都倦了,十點左右就熄燈就寢。
 
大雨影響就診人數
 
隔天一早,聽到消息:下一個村裡的村民都出去喝喜酒了,只好臨時取消,直接到霧台鄉的「阿禮部落」,進到當地的露營區之後,就擺開義診的陣式,請村長幫忙廣播,但是還是因為天氣的關係,病人相當少,反而是在晚間,有幾個人家要求出診,幸好醫師到村民家中診視後,並沒有危急的狀況,只是病人活動力較差,讓家人擔心而已,反倒是前來此露營區遊玩的民眾,剛好感冒,或是腸胃不適,增加我們的診視量。當晚就聽說,對外連絡的道路中斷了,村長已經向公路機關反映,先抱著明天應該會改善的心情入眠。
 
 到了第三天一早,我們發現路況並未改善,三、四天來的大雨把兩台轎車困在路中,多虧車隊用拖車工具才解決。最不巧的是在山下對外的唯一路徑已經被路旁的落石掩蓋,所有人都緊張起來,連絡後,才得知十點半會開始整修,大家都覺得忐忑不安。與其空等,車隊一行人回頭到「去露部落」,炊食之外也在當地義診。大概因為雨勢已經完全停歇,村民對義診的廣播很有回應,陸陸續續來了許多人,我們也同時在小米的收成隊伍中,完成午餐。用完午餐後,義診的行程也告一段落。大家開始收拾行李,與新朋友們說再見,下車時,我想到,這些朋友就是我來義診最大的收穫與成就。
 
對台灣義診的建議:應加強橫向聯繫
 
最後,比較台灣跟非洲的義診模式,其實大同小異,台灣只是多出些現場檢驗的儀器和牙科器材,可以現場抽血檢查與心電圖檢查,讓醫師可以及時診斷與治療,但只有這種設備上的進步是不夠的。回顧整個義診,會發現其實這個活動都是在單打獨鬥,並未與定期的巡迴醫療做聯絡,做出服務差異化。數年之前,義診初次開辦時,確實也沒有其他的醫療資源進到這些山區,但是時空已變,有醫院巡迴醫療的部落已經不在少數,而民眾就醫也沒以往困難,單打獨鬥的義診只是讓民眾得到暫時的安慰劑。緩解幾天,卻又讓病人延後回歸正式醫療制度的時間,如果沒有好好提醒患者,反而會延後重症患者趕緊下山醫療的時機。
 
保存病人病歷的方式也蠻需要檢討,因為我們只是一年或是半年來一次,所得到的檢驗資料,與用藥記錄不應該僅僅保存在路竹會,雖然由病人保管,遺失的機會相當大,但是給病人一份副本,會對病人下山就醫的品質與診斷速度都有提升,如果所有的用藥紀錄與檢驗報告,都可以讓病人遞與正規醫療的醫師參考,病人可以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治療。非醫療的部份可以在村落協調、車隊聯繫上做改進,把一些村落另有活動的情況連絡好,趕緊安排其他義診備案,改為其他村落。在旅途中緊急情況的備案要溝通好,像這次遇到坍方,其實不是每一位駕駛都跟到隊伍,加上山裡通訊困難,車輛脫隊很容易造成不可預料的危險與意外。(全文完)
 
編按:讀者可能感到納悶:「作者的照片、名字看起來都像台灣人,那標題中的『非洲人』是誰?」當我email問趙醫師標題應如何下時,他猶豫了一下,凜然道:「就用『非洲人看台灣義診: 富足社會的困境』,我就是非洲人!」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