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Root
Visitors:2313
Page Viewed:14172527
Page:Home > News

News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Kikuchi's Disease

Bookmark and Share

 中醫治療菊池氏病 (Kikuchi’s Disease)


 

    者:鄭淑鎂 中醫師

    職:培真中醫診所負責醫師

               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 監事


摘要:

菊池氏病,又稱為組織球壞死性淋巴炎,臨床上十分罕見,典型特徵為頸部淋巴腺腫大,其外觀及觸感與頭頸癌、肺癌等之淋巴轉移,不易分辨。病人於日後易復發或轉變成紅斑性狼瘡或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西醫多給予支持性療法。中醫透過辨病及辨證,扶正袪邪,糾正免疫過亢,抑制感染,截斷且預防日後疾病進展,有相當好的療效。

 

病案一介紹:

XX同學,男,22歲,就讀台中XX大學,有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病史。就診時症狀為:高燒,右側頭痛欲裂,關節及全身酸痛,全身皮膚泛紅脫屑,搔癢熱燙,頭皮癢且皮屑紛多,食慾減退,倦怠乏力,症狀發生一周,服止痛消炎藥及抗生素無法緩解。

理學檢查時發現病人右耳後下方有一6*8cm不規則腫塊,觸之堅硬不移,且有壓痛,頦下亦有數粒約2-3cm之淋巴結,右腋下及雙鼠蹊部有堅硬腫塊,而鼠蹊部延大腿內側有累累如串之淋巴結腫大(病人告知此累串淋巴腫已年餘),消瘦,面膚晦暗,舌瘦而紅絳,舌下靜脈瘀張,脈弦細疾數。病人無咳嗽、咽痛、鼻塞、頻尿、腹痛瀉、嘔吐、便秘等呼吸道、腸胃道或泌尿道感染之症狀,其母親告知此病於二年前夏天至今反復發作,常因熬夜及疲勞後發,每次約3個多月才能緩解,發作期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平日小便起泡極多,隔夜不消;且自國中起,皮膚紅癢嚴重脫屑,容易感冒,個性焦躁,不易溝通,似有強迫症。

經中醫處方後二周快速改善,腫塊消散。病人於初診後二個月發生皮膚嚴重紅癢脫屑且灼熱,囑其配合類固醇(三日)續服中藥後改善。於初診後四個月,因A型肝炎至GOT/GPT 3000以上、T-Bil 10,配服中藥後快速緩解,且並無合併皮膚病或淋巴腫塊發生。此期間中藥治療調理共約五個月,以上症狀全部改善,皮膚光滑潤澤,之後追蹤一年,不曾再發,且體力佳極少感冒,仍持續追蹤觀察。

 

<討論>

一、西醫觀察與治療

菊池氏病,又稱為組織球壞死性淋巴炎,此病十分罕見,是KikuchiFujimoto兩人於1972年在日本首次發現並詳細描述,故稱Kikuch’s disease。此疾病好發於20-30歲的年輕人。臨床典型特徵為頸部淋巴腺腫大,可能伴有不明原因發燒,可能有輕度中性球減少及淋巴球增生。後頸部三角淋巴結最易受侵犯,腋下、縱膈腔內或鼠蹊部等淋巴結也可能腫大。腫大的淋巴結可能會有壓痛感,也可能不會。其他症狀可能有伴上呼吸道感染,或體重減輕、關節酸痛、噁心、嘔吐、盜汗、肝功能異常。一部份病人在發病後一至二個月出現皮膚病灶如臉部紅疹,血管炎或斑塊狀紅疹,症狀會在2-4個月後自行緩解。病因未知,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自體免疫造成。但有部分病人於日後會復發或轉變成紅斑性狼瘡或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

臨床表現與淋巴癌無法區分,切片檢查,組織學可見淋巴結局部、界限清楚、並位於paracortical area的壞死。只有很少的漿細胞與中性白血球,而有多量的plasma-cytoid monocytes與死掉細胞核的殘骸。

    西醫治療多與支持性療法,予消炎退熱藥、抗生素,若病情嚴重給與類固醇治療。(1)

 

二、中醫治療過程

<初診> 9876

症狀:高燒、右側頭痛欲裂,關節及全身酸痛,全身皮膚泛紅脫屑,搔癢熱燙,食慾減退,言語低微,倦怠乏力,右耳後6*8cm不規則腫塊,觸之堅硬不移,且有壓痛,右腋下及雙鼠蹊部亦有堅硬腫大之硬塊,鼠蹊部延大腿內側有累累如串之淋巴結腫大,消瘦,面膚晦暗,舌瘦而紅絳,舌下靜脈瘀張,脈弦細疾數。

【診斷】:正虛邪盛,三焦實熱,氣血兩燔。

【論治】:清熱解毒,補氣解表,活血化瘀。

【處方】:黃芩八錢  黃連五錢  黃柏五錢  當歸五錢  北耆二兩  羌活三錢  川芎三錢  白芷五錢  桂枝五錢  桃仁四錢  枳實四錢     七帖(每日一帖)                                

【醫囑】:囑附此病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感染誘發,若嚴重可能併發腦膜炎或菌血症;亦可能是淋巴癌。須至醫學中心作病理切片,並血檢:UrineCBCWBC DCASTALTALBC3C4ANAESRCRPBUNCreatinineAC GLU

 

<二診> 98713

病人來診時神情愉悅,熱退,食進,體力改善,腫塊消減一半,但傍晚後仍低熱乏力,皮膚雖仍脫屑紅癢但晚間較嚴重,不似一周前終日發作。病人因服藥漸舒,不願至醫院作病理切片,僅自行血檢,7/12血檢報告如下:

WBC=15800  RBC=353  Hb=11.2  M.C.V.=69  M.C.H.=22  PLT=13.5K 

WBC DCBand.=4Seg..=80 Eosin.=2 Baso.=1 Mono.=5 Lym.=7.6

ALB=3.9  C3=105  C4=29  GOT/GPT=65/75  CRP=7.49  ESR=18  ANA=1160   AC GLU=95  BUN=25  Creatinine=0.9  無蛋白尿

【診斷】:餘熱未盡,正虛邪戀,血枯膚燥。

【論治】:清熱解毒,補氣養陰,涼血養血。

【處方】:黃芩五錢  黃連三錢  黃柏五錢  北耆二兩  川芎三錢  枳實四錢  青蒿八錢  知母八錢  地骨皮八錢  當歸四錢  何首烏四錢  刺蒺藜四錢   菟絲子四錢  白蘚皮八錢                    七帖(每日一帖)                                                

 

<三診> 98720

已無低熱,症狀大為改善,頸部、腋下及鼠蹊部之腫塊全消,僅皮膚仍乾癢泛紅易角質增生,而頦下數粒淋巴結及大腿內側之累串淋巴結仍未消退。舌質偏暗紅,舌下靜脈瘀張,脈弦緩。

【診斷】:氣虛血熱,血枯膚燥

【論治】:補氣養陰,涼血養血

【處方】:當歸八錢  刺蒺藜八錢  何首烏八錢  菟絲子八錢  白蘚皮八錢  黃芩五錢  黃連三錢    北耆一兩   枳實四錢     七帖(每日一帖)                                                   

 

<三診><九診> 處方大致相同,皮膚症狀亦時進退。

 

<十診> 9897

95日凌晨起,皮膚大發紅癢灼熱脫屑,唇乾裂,面紅目赤,頭皮屑多且癢甚,測體溫不高,但煩熱異常,口燥渴,飲水不解,大便正常,舌質紅絳,脈弦數。

【診斷】:血熱,血枯膚燥

【論治】:清熱解毒,涼血養血

【處方】:黃芩八錢  黃連五錢  黃柏五錢  蒲公英八錢  荊芥四錢  黃耆一兩  當歸四錢  刺蒺藜四錢  何首烏四錢  菟絲子四錢  白蘚皮八錢  枳實四錢 

                                                     七帖(每日一帖)            

【醫囑】:見此症起病迅速,因考慮病人已開學有課業壓力,故囑咐其若二日後無改善,須配合西醫類固醇治療。

 

<十一診> 98914

病人配合服用三日類固醇後,病情控制下來,繼續接受中醫體質調理。

【調理處方】:

當歸八錢  刺蒺藜八錢  何首烏八錢  菟絲子八錢  白蘚皮八錢  黃芩五錢  黃連三錢    北耆一兩   枳實四錢  青蒿四錢  知母四錢  大棗10

 

<備註>

1. 98914日至129日期間,調理處方大致相同。

2. 病人於98116日感染A型肝炎,GOT/GPT 3000以上、T-Bil 10,配服中藥後快速緩解,且並無合併皮膚病或淋巴腫塊發生。

3. 自初診9876129日,共五個月治療後,病人皮膚光滑潤澤,頦下及鼠蹊部延大腿內側之累串淋巴結全部消散,之後追蹤一年,不曾再發,且體力佳,少感冒。

4. 囑咐病人:忌熬夜、長時間打電動、油炸燒烤食物、含防腐劑之罐裝甜飲。須每日11點前入睡,睡足8H,多喝水,多蔬果,營養正常,感冒須看中醫並考慮前症。

 

三、中醫治療思路

菊池氏病目前在西醫方面,經病理切片確認後,多給予支持性療法,然後等待自行緩解。而臨床上病人容易反復發病,或病程冗長,體力耗損,生活品質受到很大的影響。若因發病期間免疫降低併發伺機感染,即可能進展成更嚴重之病情,如腦炎、菌血症、急性腎衰竭、甚至肝腎綜合症等。

本案病人在發病前反復皮膚如紅癬症多年,影響情緒、睡眠、學習及人際關係,導致讓家長誤認為病人有精神疾病。西醫對於發病之後可能進展成自體免疫性疾病,如乾癬、SLE等,並無積極之無預防對策,而中醫在糾正免疫,抑制免疫過亢方面,確實有許多可發揮之處。

中醫透過脈象、舌象及問診過程,初診時以大劑量之黃芩、黃連、黃柏,抑制免疫及感染,同時治療高熱及皮膚燔灼;同時亦以大劑量之北耆,截斷反復感染之脈虛體弱,促骨髓幹細胞快速製造專一免疫細胞,恢復抗病的有利條件;另用當歸、川芎、桃仁活血破血生新血,以治硬結之腫塊;佐以桂枝、白芷、羌活引邪出表。之後的調理,以補氣、清熱、養陰、涼血、養血為主,終可順利將二年來反復發作之菊池氏病消退,且多年來紅癬亦得到滿意緩解,相信病人若按照醫囑作息得當,應可避免未來發展成自體免疫性疾病。

    病人的頸部、腋下及鼠蹊部之腫塊堅硬不移,與頭頸癌、肺癌等各種癌症之淋巴轉移,其外觀及觸感,實難分辨。但考慮其腫塊旋起,且壓痛,久捫之有蘊熱,又有發熱,判斷應為感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機會較大,但仍須考慮淋巴癌之可能,須注意白血球的分類以排除淋巴癌之疑慮。

    另外,血液檢查亦能協助我們檢驗遣方思路判斷是否正確,進而放膽用藥。如本案病人的血色素、補體偏低,白血球、中性球增多,淋巴球降低,表示屬正虛邪實,確實處於感染狀態;CRPESRANA等指數升高,表示處於全身性的發炎狀態;但BUNCreatinneALB正常,表示尚無進展至腎炎,且體力易快速恢復;白血球的分類正常,排除淋巴癌之疑慮。

 

參考文獻   1.      陳儷文、李志鴻、江伯倫:當代醫學,第三十七卷,第十期,橘井文化,2010P757-759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