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路竹會
本日到訪人數:1486
累積到訪人數:14205543
目前所在位置:首頁 > 關於路竹

關於路竹

2001年 新觀念雜誌161期 封面人物

Bookmark and Share

2001年 新觀念雜誌161期 封面人物

國,內外偏遠地區的醫療義診領航者 四海為家的地球村醫生 劉啟群

台灣路竹會,起始於1995年12月17日,由牙醫師劉啟群發,是一個非宗教,非營利的社團組織.多年來,路竹會不斷號召有志服務於偏遠地區的醫界人士,義工,組成醫療服務團,到許多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進行健康衛教觀念的宣導及實地義診(至2001年8月26日止-參加義工總數:2883人;義診有病歷的病人總數:40889人次;總共義診次數:78次),讓無國界的人道關懷精神,透過路竹會而傳送到最需要醫療的世界盡頭.

多年投入路竹會的推動,劉啟群慶幸自己認識了許多"失去了安定,卻贏得了人生"的好男好女,覺得一路走來一點都不孤獨.投入路竹會,他不但開了眼界,廣了視野,心中縈繞的總是感動,感謝...,這是多美的人生風景啊!

 

台灣路竹會初期以服務國內偏遠山區的醫療為主,足跡偏布全台各部落,隨後在1997年開始籌畫到國外幫助急需醫療的第三世界國家;直到1998年,才在外交部的邀請下,赴馬其頓索沃難民營進行為期兩周的義診,這也是路竹會將觸角伸向海外的開端.2000年開始,路竹會已陸續前往非洲賴比瑞亞,亞洲印度,印尼,菲律賓及南美玻利維亞,巴拉圭等地,未來更計畫前往外蒙古,中亞,及其他有需要的國家...

"物欲空乏,心靈富足"的喜樂之人

來到位於新店中正路的"北大牙醫"診所,抬頭只看見窄小且幾近剝落的白底黑字招牌,正被五顏六色的各式嶄新招牌團團包圍:據說,這裡就是聞名醫界的"路竹會"大本營.走進診所立即看見一台台的電腦並列在門診"掛號處"後方的小辦公室中,幾位小姐正埋首於資料建檔的忙碌中,一刻都不得閒.

身為牙醫師的劉啟群,是"北大牙醫"診所的負責人,今年四十七歲的他,雖然已經開業多年,卻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總是三天兩頭地休診,並帶著醫療服務團跑到偏遠山區及落後國家進行義診,不但出錢,出力,出時間,也出專業的能力及溫暖的善心...所以,成為典型的"物欲空乏,心靈富足"的喜樂之人.

透過劉啟群的鏡頭捕捉,我們總能感受到細膩的情感體會.除了手持相機的記錄,現身鏡頭的他總是開懷地笑著,讓眼睛隨時彎成一道弧線,讓人也不自覺地感染到他的樂天與開朗,彷彿與一位沒有心眼的大孩子相互凝望.所謂相由心生,看著他滿臉的慈眉善目,還有始終不減的微笑,就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如何地平和,喜悅,無形中也感染了與之互動的我們.

 始終保持著歡喜心 落實"歡喜做,甘願受"的生活

本想透過劉啟群的成長歷程,來描繪他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可是,卻得到了"不喜歡說自己往事"的回應;直到採訪告一段落,我才漸漸體會他不想談過去的動機,是:因為"現在"與"未來"的工作,遠比"過去"的往事重要多了.有句話說得很好:"過去不等於未來",所以就算過去的成績單多麼炫人,還是過去了,這也是他不喜歡緬懷過去的原因.他是人馬(射手)座的,永遠讓如馬狂奔的速度引領著他,沒有回頭觀望的時間與空間.

其實這樣也好,面對生活步調總是處在快轉狀態的劉啟群,最好不要企圖讓文章變得"面面俱到",否則有限的篇幅實在容不下他的浩翰.訪談中,見他談著義診的生活與對國際醫療援助的感受,竟然是如此開懷與熱情,似乎連年奔波義診的辛苦與壓力,不但沒有為他帶來疲勞,反而讓他更見活力;這應該是"歡喜做,甘願受"的真心呈現,才會讓沒有宗教帶領的他願意無怨無悔地投入奉獻的陣容,且走來始終保持著歡喜心.

就讀醫學院期間,劉啟群也曾經是個"喜歡翹課"的學生,而他不想上課的理由是:"心不在,人就不要在";可見他是個"表裡如一"的人,也不曾讓世俗的觀念影響內心的決定.所以,一路走來,他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包括決定投入義診的行列並籌組"路竹會",成為四海為家的地球村醫生...

"路竹"象徵愛從台灣出發像道路一樣無限延伸

提起籌組"路竹會"的緣起,劉啟群孩子氣的神情突然浮現一抺難為情的神態,原來是因為:"曾經答應過同學的義診工作,卻因為睡過頭而食言",讓他一直耿耿於懷,於是種下了日後成立路竹會的前因.

凌晨三點,當我們看到近十部閃著大燈的四輪傳動車,就知道是"路竹會"將要摸黑上路了.每年十二次的國內義診,五次的海外巡診,加上不定期的巡診探路,讓路竹會始終保持在"準備出團"的狀態中,而劉啟群的牙醫診所,就只能在他出團的"空檔期間"門診;對此,充滿自信的他根本不以為意,只認為,"只要自己的醫術經得起考驗,病人永遠不會流失"

說到"路竹"的由來,劉啟群笑了,他本來只是隨興取個名字,卻一直碰到有人問起"由來",只好努力地想個"有意義"的典路:竹子中空象徵路竹的謙虛精神,竹子有節象徵路竹人的有志學習;因此,決定將醫療團定名為"路竹",象徵愛從台灣出發,像道路一樣無限延伸.如果這個由來是事後"掰"的,那就圓得太妙了,簡直無懈可擊.

此外,會徽以紅色的甲骨文"竹"字為造型,以象徵燃燒自己的大愛.路竹會從1995年12月17日首次義診(新竹尖石鄉)開始,每個月都有固定的義診行程,不管是國內偏遠的部落,還是遠在海外的急難救助,到處都有路竹會的蹤影.劉啟群說,"竹子的中空與竹結,也正是我們夥伴謙卑有志的學習態度;每當我們的足跡走得越遠,四輪傳動車爬得越高,越覺得我們很渺小,凡事都要虛心以對.

從1995年路竹會成立,就以服務國內偏遠山區為主要目標,除了把"健康送上山",也投入災後醫療的工作(如921大地震,桃芝颱風.等).前往義診所在 地前,劉啟群都先行到當地進行前置作業(探路,連繫,確認手邊資 地前,劉啟群都先行到當地進行前置作業(探路,連繫,確認手邊資料....).隨著國內義診的腳步日趨穩定,又遠赴馬其頓,賴比瑞亞,西藏流亡政府等地投入人道醫療的工作.無論在國內或國外,路竹會的義工們個個都像是"燃燒中的竹子",將大愛散發到世界最貧困的角落,給當地居民無限的溫暖.

落實"人道救援無國界"的理念

在劉啟群的觀念中,"義診的用意不在於能讓山上原住民免健保卡,免掛號費,拿三天藥或解決一時的病痛,而是希望透過衛生教育,使原住民能培養重視自身健康的觀念."為了讓義診所在地的居民都能夠"吸收"衛生教育的內容,路竹會總是挖空心思地設計"吸引人"的衛教幻燈片,且以生動的說明方式為民眾詳細解簽疑感,讓觀念無形進入居民的想法觀念中.

1998年科索沃危機爆發,引發大量難民潮湧入馬其頓,路竹會第一次跨出國門進行人道醫療救援,並深獲國際間好評,也間接拓展了人文交流與實質外交.據說,在馬其頓為難民義診,前來等特看診的民眾真可說是人山人海,隊伍蜿蜒數百公尺幾乎看不到盡頭.

1999年台灣發生921集集大地震,路竹會也在第一時間投入災區,並長期協助相關的醫療援助.同年,諾貝爾和平奬由法國無國界醫師組織獲得,除了突顯最近國際上的天災及戰亂頻傳,跨國醫療支援的重要性,也更証明醫療與健康是不能被政治或其他因素所剝奪.2000年,路竹會前往達賴流亡政府所在地"德蘭沙拉",也前往外蒙古,蘇聯卡米其共和國,非洲查德,賴比瑞亞及尼泊爾等地,以行動來証明"人道救援無國界"的理念.

2000年6月,印尼發生7.9級的大地震,路竹會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組好了義診團,直奔蘇門答臘."由於印尼的醫療資源十分缺乏,所以居民們無不把握這個免費看診的機會,所以義診的性質已大過急難救助的實質功能."

 今年桃芝颱風過境,為南投縣山區帶來嚴重災害,由於不少病患被困山區無法下山求診取藥,所以路竹會的義工們踏上災後的泥漿路,坐上流籠準備前往支援,看著腳下的滾滾黃水,團員無不感到震撼,"親自到災區聽見救災直昇機起降時的巨大聲響,才深刻體會天災的恐怖,以及人類的渺小."

"路竹"會刊 就像一幕幕動人的義診日記

路竹會醫療團最近由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巴拉圭義診返國. 劉啟群說,"全球還有很多地方怎需醫療救援,所以路竹會需要努力的空間仍然相當大."由於路竹會從對外主動幕款,所以每位義診成員都要自掏腰包負担出國的費用,雖然付出甚多,卻都樂在其中.

政府自1997年以來,就積極爭取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察員,可惜一直無法如願以償.看著路竹會所出版的-路竹會刊(2000年7月創刊),就等同於看路竹會多年來的義診日記,不管是義工們的心得感想,還是實地捕捉的動人畫面,都是一期比一期精采駕輕就熟.目前,"路竹"會刊已出版了五期,透過分享義診期間的經驗與想法,理念,我們感受到"戰火淬煉下的孩子,是如何提早學習為自己的生存吶喊","叢林中的愛與希望"....

劉啟群用"千呼萬喚,始出來!"來形容"路竹"會刊的誕生,是非常貼切且傳神的表達."一直以來,不斷有人催促會刊的發刊,但我總是遲遲不願去面對與執行.原因無他,深覺一個以公益為形象,回饋社會鄉里為主旨的團體,發行刊物來宣傳自己,似乎與行事風格不符."但是,當參與義診的夥伴已近三千名,所到所及之處已遍及全球各洲,他才體會到,是"該讓大家知道路竹會在做什麼的時候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眼前精美且充滿人文思考的真情刊物.

點點滴滴的小故事背後都有深刻的省思與人道的情懷

看著一篇篇來自媒體,學界,醫界及其他義工們的真情告白,像"當地民眾送來一隻羊,女團員一致通過:寧可餓肚子也不願宰殺這隻可愛的山羊.後來這隻山羊轉送給神父當寵物..." 點點滴滴的小故事背後,都有深刻的省思與人道的情懷,而這些故事在路竹會中,總是多到不勝枚舉.

在路竹中,近九成的影像都是由劉啟群自己拍的,當他留馬尾的身影出現在每個人間有情的空間中,快門就會不由自主地動個不停.所以,我們總可以從他的影像中找到真摯的眼神,無助的疲憊,還有無數說不出口的傷感故事....

在義診的過程中,大夥為落實環保都會自備碗筷,並吃著自己煮的大鍋飯,以求經費的減省.此外,在巡迴醫療的經驗中,義工們也發覺了許多醫療以外的問題,那是來自教育,宗教,建設,經濟,勞動,文化等等...,無不讓親臨者感到憂心忡忡.在劉啟群所拍攝的好幾萬張照片中,就可一窺他心中的憂心與感傷,看著照片背後的吶喊,我們雖未親臨卻也感受到一抺說不出的沈重.

 經常在路竹會的義診中,可以聽到來看診的朋友向義工們說"謝謝";不管是原住民母語或是簡單的英文"Thank you",都可以從他們眼中感受到發自內心深處的誠摯感謝.而義工們總是回答: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劉啟群強調,"其實,我們從義診過程中所獲得的無形的收穫,遠比 劉啟群強調,"其實,我們從義診過程中所獲得的無形的收穫,遠比我們微薄的付出還要多更多."

人美,心更美的"先生娘"秦舜玲

一直以來,路竹會從未強加"宗教"的觀念給與會的義工們,投入義診的工作,對劉啟群來說,只是想得到物質以外的滿足,所以他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偉大",在路竹會所拍攝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一段他所說的話,"你,如果一直扮演著被感動的旁觀者,最後,你會發現能感動自己的事將變得越來越少..."看著反白的字幕打在劉啟群轉身向前的身影上,我有股說不出的感動與慚愧:自己究竟做過什麼"感動自己"的事?還是只是隨著社會的標準價值活著?

自比為步入中年的胖太太,秦舜玲是個讓人感覺溫暖的人;她很美,端正的五官配上圓而亮的眼睛,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多年來,只要有空,秦舜玲就會伴著夫妻感情宛如"哥兒們"的老公-劉啟群,深入每個偏遠的部落,並為義工們煮飯,打雜.她身上沒有"先生娘"的貴氣,也沒有中產階級的塵俗,只有人美,心更美的氣息散發著,讓先生從事"吃力不討好"的義診工作,從來沒有後顧之憂.此外,一對就讀中學的兒女,也樂於陪同父母投入義診的工作,每當全家總動員的時刻,就是他們"另類"的家庭旅行時光,這是最好的言教與身教.

在路竹會上付出的心力越多,花在診所內的時間也越少,收入自然難以寛裕.對此,劉啟群除了感謝內人秦舜玲"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支持,也感謝所有參與義診的醫療人員,義工及捐贈醫療器村廠商....由於個性不善求人,也不願訴苦,所以在面對壓力時總是選一個人默默承受,直到身邊的人察覺或"看不下去",就會主動地挺身幫忙,讓他這股"從不求人"的個性,至今仍然保持著.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流動醫院"

還記得採訪後想要報名當義工,卻感覺劉啟群正在認真思索,隨後直接問,"妳有什麼專長?"不禁讓人對他的直接感到莞爾,相信只有"不求人"的個性,才能在舉辦公益活動仍如此"強勢";更令人驚歎的是:路竹會的義診團如果不提早"預約",可是報不上名的.

對此應接不暇的報名人潮,劉啟群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沒想到,路竹會沒有宗教的色彩,還有這麼多人主動參與!"據說,近年來參與路竹會的義工們總是一個傳一個,相信,這也是路竹會最引以為傲的資產.

如今,國內,外的義診團已經累積成行超過八十次了,許多偏遠地區都已經不需要再探路了,眼見超過四萬份的病歷資料已成為行政人員的沈重負担,劉啟群開始積極投入"病歷電腦化"的準備工作,企圖讓醫療品質可以更上層樓.

如今,路竹會的義工們一旦出發,就是浩浩蕩蕩的一大群人,其中有人負責掛號,量血壓,各科醫療,炊煮,田野採訪,總務,檢驗,藥局及發放營養品,就像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流動醫院",讓前來的民眾感受到醫師的專業與醫病關係的尊重.由於路竹會的默默付出且不求回報,也不宗教之名勸人募款,於是吸引了一些理念相近的藥商長期無私的捐贈藥品,這樣的雪中送炭情懷,也讓路竹會感到相當溫暖.

希望"義診沒有明天"

2000年9月,劉啟群獲聘為外交部新成立的"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共同為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來努力.對於這個新成立的組織,他最深的期待是"在二十四小時內,台灣民間有能力組織一支到世界各地援救天災人禍的緊急救援的醫療團隊".

眼見路竹會的腳步已越走越穩,義工們主動參與的意願也越來越強,卻總是因為"請假"的問題,感到力不從心."我們開診所的,只要將休診的牌子掛上,就可以走人了;而那些在醫院上班的卻往往為了挪假,而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要蒙受單位同仁的冷言冷語...." 說到這,劉啟群的臉上出現難以言喻的抱歉神情,他衷心希望,"可以更機動地組織即時的救難醫療團隊."此外,也有人建議,"擁有自己的醫院是突破困境的關鍵",可是路竹會根本無力自行蓋醫院,所以只能期盼對"醫急援助"有興趣的醫院,可以共襄盛舉.

多年投入路竹會,劉啟群慶幸自己認識了許多"失去了安定,卻贏得了人生"的好男好女.投入路竹會,他不但開了眼界,廣了視野,心中縈繞的總是感動,感謝...,這是多美的人生風景啊! 每當問起路竹會的未來,他總是期望"義診,沒有明天",鑑於義診 每當問起路竹會的未來,他總是期望"義診,沒有明天",鑑於義診的存在,就表示醫療資源的不足,所以他希望有一天公共醫療能深入山區各角落,到時,自然就不需要義診了.

聽著劉啟群平和地訴說路竹會的來路與期許,不禁覺得相當感動,也覺得他的行為實在"偉大",而他卻不以為然."只有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還將其做得很好的人,才能算是偉大;而我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歡的,也熱衷的,所以一點都不偉大,因為我已經得到了我所渴望的感動與成就感."的確,如果我們投入義務的工作,不是為了宗教,不是為了功德,還願或其他....,那將是多麼自由的境界啊!我想,劉啟群已經找到了他的真自由,且正自由自在地享受著呢!

本網站由 <a href=" http://www.gogotdi.com/" target="_blank">gogotdi.堂朝數位整合有限公司</a> 建置維護